轉眼間又到了年底,說到12月的重要活動,那絕對非跨年莫屬!i-Buzz網路口碑研究室整理了去年及今年的跨年口碑排行,並相互比較這兩年的口碑差異,帶領大家觀察台灣民眾在跨年這天都是跟誰過?怎麼過的呢?
「跨年煙火」、「晚會」最受網友歡迎 連續兩年蟬聯口碑寶座
前幾日報紙專欄曾對「跨年晚會是否需要繼續舉辦」提出質疑,認為這樣的活動浪費公帑,無視經濟衰敗。但根據調查,今年最受網友歡迎的跨年活動前兩名仍舊是「看跨年煙火」與參加「跨年晚會」,景氣狀況似乎不減民眾興致。除了一、二名無變動外,去年的第三名「迎曙光」被「看電視」所取代;原先排名第四的「參加升旗」,則可能因最近幾個月來的政治情勢動盪,使網友興趣缺缺,在今年榜上無名。其他例如「約唱歌」、「到海邊走走」、舉辦「烤肉趴」或「泡溫泉」,都是今年熱門的跨年活動。
不想寒風中人擠人 約四成網友選擇在家倒數
那大家都是跟誰一起跨年的呢?調查結果顯示,有37%的民眾不想在寒冷的跨年夜人擠人,選擇自己在家看電視倒數,另外30%的民眾會邀約三五好友大家一起度過,有另一伴的網友則會帶著阿娜答一起看跨年煙火,其他還有「跟家人一起吃大餐」、「在家陪小孩早點睡覺」、「跟同事在公司加班」等。
重量級藝人趕場倒數 「五月天」成為跨年最大贏家
整體而言,網友們最熱衷於參加跨年晚會,而讓跨年晚會如此熱門的最大功臣,所邀請的藝人卡司當然有很大影響。今年最受歡迎的跨年藝人分別是五月天、謝金燕及林俊傑,去年排名第五的SHE下滑至第九位,而原先排名第二的張惠妹則因今年不接跨年演出,未能出現在此次排行榜中。與去年相比,五月天已經連續兩年成為跨年口碑贏家,今年預計替高雄夢時代開場,並在世運館舉辦演唱會;藝人謝金燕則上升了一個名次,再度榮登跨年女王寶座。有了眾多重量級藝人加持,今年跨年夜想必又是熱鬧滾滾。
2014即將到來,無論是一個人在家度過,或是與朋友一同參加熱鬧的跨年活動,倒數結束後就是新的開始。大家想好要怎麼迎接嶄新的一年了嗎?
-------------------------------------------
i-Buzz為台灣網路口碑監看及分析之權威,服務客戶涵蓋美妝、通訊、消費等各大產業
更多口碑分析案例請見官網http://www.i-buzz.com.tw/index.asp
訊息來源: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如何讓你的臉書粉絲不再忽視你?
撰文 :王怡君
從品牌創立粉絲頁的那天開始,粉絲頁管理員便汲汲營營的努力討粉絲歡心,每天盯著「有xxx人看過這則貼文」看,心情隨著得到的讚、留言和分享數字起伏,但結果往往不如預期,在失望透頂之際,甚至萌生「是否要繼續浪費時間在粉絲頁上?」的念頭。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品牌可以決定是否要提供人們所想要的資訊,很明顯的,你並沒有滿足粉絲們的渴望。現在是學習如何在臉書發表賞心悅目的訊息,並且讓目標對象積極參與其中的時候了。改變就從現在開始 !
基礎篇:如何提高貼文品質
最殘酷的現實是:拉圾訊息理所當然不會得到回應。在運氣好的情況下,付出與收穫通常是成正比。將心比心,你會對個不著邊際的無聊貼文按讚或是留言嗎?如果答案是NO,則無法期待別人會說YES。如果想提升貼文內容素質,下面提供了一些基本技巧。
一、別把領帶打的太緊
太過於嚴肅的話題或口氣會矇蔽粉絲的眼睛。試著用像跟朋友聊天說話的方式與粉絲們互動,也記得千萬別用向對客戶簡報的方式對待你的粉絲。
二、高專業
發出訊息前要再三檢查文字是否正確及流暢,或是使用一些輔助軟體來做最後的修正,短短幾分鐘的檢查就能幫助品牌提升專業形象,此外也要確定所附上的任何連結網址是正確有效的。
三、 長話短說
長篇大論只會嚇跑觀眾。如果內容需附上連結,記得把連結放在訊息的前面會比較有效果,且訊息長度最好不要超過100個字。
四、別簡化連結網址
雖然簡短的連結網址可能看起來比落落長的一串藍色底線美觀。但根據研究,未簡化網址的造訪率是簡短網址的3倍,原因為簡短網址無法看出將要連結到的網域,多數使用者會因擔心是否為病毒避而遠之。
實用篇:如何提高粉絲參與感
粉絲忽視品牌貼文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認為貼文內容太過千篇一律,或是認為品牌所貼的內容與自己無關。為了提高粉絲對品牌的忠誠度及參與感,我們必須立即作出改變!改變的方式很簡單,下面舉出一些小例子可讓目標客戶群喜歡在Facebook上與品牌互動。
一、利用圖像與照片增加情趣
雖然粉絲頁貼文能完全只用文字方式呈現,但粉絲頁管理員也千萬不要小看圖像的力量。粉絲經常透過圖像與品牌產生連結,不管是搞笑的、具啟發性的,或是要宣傳某件事物的,這些圖像對粉絲頁來說都非常重要。上圖即是藉由照片曝光來行銷產品的範例,並強調可客制化的將寶寶名字設計在衣服上。
二、試著用問號作結尾
「對粉絲問問題」是個很好提高參與感的方式。在貼文時使用問號作為結尾,會比將問句放在句子的開頭還高出了15%的參與率。「何時?」、「何地?」、「是否應該?」為粉絲回應率最高的問題,而其中又以「是否應該?」得到最多的回應。但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能提高參與率,例如應該盡量避免問「為什麼?」,研究顯示此類問題得到「讚」或是回應的比例都較低。
三、揭開企業品牌的神秘面紗
給予粉絲機會一窺品牌的幕後花絮,例如分享員工旅遊或是聚會時的輕鬆照片,讓粉絲能認識品牌的幕後推手團隊;或公開受歡迎產品與服務的生產過程,這也是臉書行銷策略中很常使用的一種方式,並可得到意想不到的粉絲參與效果。
下圖為美國甜品公司「Urban Cookies」,藉由分享員工生日派對照片,順勢為自家產品宣傳,同時也達到與粉絲互動的效果,最後共得到了55個讚及3則留言。
四、提供粉絲專屬獨享機會
成為品牌粉絲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衝著「粉絲獨享」的折扣或是活動而來。嘗試舉辦粉絲獨享活動,不但能提升現有粉絲的參與感,還可吸引新粉絲加入粉絲團,甚至讓他們實際光臨品牌的店面或網頁。舉例來說,假如一家餐廳要嘗試舉辦粉絲獨享活動,便可在粉絲頁提供促銷活動的通關密碼「只要是本店粉絲,在7點前光臨即可得到免費前菜招待」;如果是網路商店,也可運用「到品牌官網消費輸入粉絲獨享密碼,即可獲得10%折扣」等等方式,提供誘因讓粉絲更願意參與其中。
五、與時事做結合
另一個有效的方式,是將目前火紅的時事與品牌貼文作結合,但前提是產品與話題兩者間的連結具有邏輯性。以上圖為例,美國啤酒公司「Four Peaks」利用Discovery頻道為了拯救鯊魚所發起的鯊魚週(Shark Week)活動,將產品放入鯊魚大嘴容器裡,象徵著鯊魚們因為受到保護而喝Four Peaks的啤酒慶祝,此富創意又不難被理解的貼文,很快的就得到眾多粉絲支持。
六、直接下達動作指令
你知道只要簡單的幾個字就可以讓你的粉絲數增加嗎?Buddy Media的研究指出,一些簡單的動作指令,譬如「貼文」、「留言」、「按讚」、「分享」,或是「告訴我們」都非常有效。只要直接表達出需求,粉絲們就會照著辦。
最後,找到平衡點
如果只是汲汲營營在粉絲頁上推銷產品或服務,此舉很快就會把粉絲們嚇跑。可是若完全不提到自家產品訊息,大家也會開始質疑為何要成為粉絲。找到兩者間的平衡點很簡單:「訊息必須綜合趣味性、產品知識教育性以及娛樂性,並在貼文中行銷產品與服務」。時常注意得到最多粉絲參與的訊息,這可以幫助粉絲頁管理員學習和了解如何精準搔到粉絲們的癢處。
在過去,粉絲們可能一直都無視於你的存在,那是因為品牌沒給予粉絲們「為什麼我要注意它?」的理由。所以從今天起別再抱怨粉絲頁對品牌沒有幫助了,試著朝以上課題去做努力及改變,很快就會發現粉絲們會愛你到無可自拔的地步。
原文出處:http://socialmediatoday.com/shannonw/1699331/how-to-write-facebook-posts-increase-engagement
從品牌創立粉絲頁的那天開始,粉絲頁管理員便汲汲營營的努力討粉絲歡心,每天盯著「有xxx人看過這則貼文」看,心情隨著得到的讚、留言和分享數字起伏,但結果往往不如預期,在失望透頂之際,甚至萌生「是否要繼續浪費時間在粉絲頁上?」的念頭。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品牌可以決定是否要提供人們所想要的資訊,很明顯的,你並沒有滿足粉絲們的渴望。現在是學習如何在臉書發表賞心悅目的訊息,並且讓目標對象積極參與其中的時候了。改變就從現在開始 !
基礎篇:如何提高貼文品質
最殘酷的現實是:拉圾訊息理所當然不會得到回應。在運氣好的情況下,付出與收穫通常是成正比。將心比心,你會對個不著邊際的無聊貼文按讚或是留言嗎?如果答案是NO,則無法期待別人會說YES。如果想提升貼文內容素質,下面提供了一些基本技巧。
一、別把領帶打的太緊
太過於嚴肅的話題或口氣會矇蔽粉絲的眼睛。試著用像跟朋友聊天說話的方式與粉絲們互動,也記得千萬別用向對客戶簡報的方式對待你的粉絲。
二、高專業
發出訊息前要再三檢查文字是否正確及流暢,或是使用一些輔助軟體來做最後的修正,短短幾分鐘的檢查就能幫助品牌提升專業形象,此外也要確定所附上的任何連結網址是正確有效的。
三、 長話短說
長篇大論只會嚇跑觀眾。如果內容需附上連結,記得把連結放在訊息的前面會比較有效果,且訊息長度最好不要超過100個字。
四、別簡化連結網址
雖然簡短的連結網址可能看起來比落落長的一串藍色底線美觀。但根據研究,未簡化網址的造訪率是簡短網址的3倍,原因為簡短網址無法看出將要連結到的網域,多數使用者會因擔心是否為病毒避而遠之。
實用篇:如何提高粉絲參與感
粉絲忽視品牌貼文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認為貼文內容太過千篇一律,或是認為品牌所貼的內容與自己無關。為了提高粉絲對品牌的忠誠度及參與感,我們必須立即作出改變!改變的方式很簡單,下面舉出一些小例子可讓目標客戶群喜歡在Facebook上與品牌互動。
一、利用圖像與照片增加情趣
雖然粉絲頁貼文能完全只用文字方式呈現,但粉絲頁管理員也千萬不要小看圖像的力量。粉絲經常透過圖像與品牌產生連結,不管是搞笑的、具啟發性的,或是要宣傳某件事物的,這些圖像對粉絲頁來說都非常重要。上圖即是藉由照片曝光來行銷產品的範例,並強調可客制化的將寶寶名字設計在衣服上。
二、試著用問號作結尾
「對粉絲問問題」是個很好提高參與感的方式。在貼文時使用問號作為結尾,會比將問句放在句子的開頭還高出了15%的參與率。「何時?」、「何地?」、「是否應該?」為粉絲回應率最高的問題,而其中又以「是否應該?」得到最多的回應。但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能提高參與率,例如應該盡量避免問「為什麼?」,研究顯示此類問題得到「讚」或是回應的比例都較低。
三、揭開企業品牌的神秘面紗
給予粉絲機會一窺品牌的幕後花絮,例如分享員工旅遊或是聚會時的輕鬆照片,讓粉絲能認識品牌的幕後推手團隊;或公開受歡迎產品與服務的生產過程,這也是臉書行銷策略中很常使用的一種方式,並可得到意想不到的粉絲參與效果。
下圖為美國甜品公司「Urban Cookies」,藉由分享員工生日派對照片,順勢為自家產品宣傳,同時也達到與粉絲互動的效果,最後共得到了55個讚及3則留言。
四、提供粉絲專屬獨享機會
成為品牌粉絲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衝著「粉絲獨享」的折扣或是活動而來。嘗試舉辦粉絲獨享活動,不但能提升現有粉絲的參與感,還可吸引新粉絲加入粉絲團,甚至讓他們實際光臨品牌的店面或網頁。舉例來說,假如一家餐廳要嘗試舉辦粉絲獨享活動,便可在粉絲頁提供促銷活動的通關密碼「只要是本店粉絲,在7點前光臨即可得到免費前菜招待」;如果是網路商店,也可運用「到品牌官網消費輸入粉絲獨享密碼,即可獲得10%折扣」等等方式,提供誘因讓粉絲更願意參與其中。
五、與時事做結合
另一個有效的方式,是將目前火紅的時事與品牌貼文作結合,但前提是產品與話題兩者間的連結具有邏輯性。以上圖為例,美國啤酒公司「Four Peaks」利用Discovery頻道為了拯救鯊魚所發起的鯊魚週(Shark Week)活動,將產品放入鯊魚大嘴容器裡,象徵著鯊魚們因為受到保護而喝Four Peaks的啤酒慶祝,此富創意又不難被理解的貼文,很快的就得到眾多粉絲支持。
六、直接下達動作指令
你知道只要簡單的幾個字就可以讓你的粉絲數增加嗎?Buddy Media的研究指出,一些簡單的動作指令,譬如「貼文」、「留言」、「按讚」、「分享」,或是「告訴我們」都非常有效。只要直接表達出需求,粉絲們就會照著辦。
最後,找到平衡點
如果只是汲汲營營在粉絲頁上推銷產品或服務,此舉很快就會把粉絲們嚇跑。可是若完全不提到自家產品訊息,大家也會開始質疑為何要成為粉絲。找到兩者間的平衡點很簡單:「訊息必須綜合趣味性、產品知識教育性以及娛樂性,並在貼文中行銷產品與服務」。時常注意得到最多粉絲參與的訊息,這可以幫助粉絲頁管理員學習和了解如何精準搔到粉絲們的癢處。
在過去,粉絲們可能一直都無視於你的存在,那是因為品牌沒給予粉絲們「為什麼我要注意它?」的理由。所以從今天起別再抱怨粉絲頁對品牌沒有幫助了,試著朝以上課題去做努力及改變,很快就會發現粉絲們會愛你到無可自拔的地步。
原文出處:http://socialmediatoday.com/shannonw/1699331/how-to-write-facebook-posts-increase-engagement
B2B公司不應該忽視Facebook的五大理由
撰文 :何念雅
我們知道競爭是殘酷的,公司的內部資源仍然很緊縮,但為了增加新客戶,企業不斷地努力與客戶或顧客接觸。現在有個絕佳的機會就擺在面前,如果正確地運用它,它將會讓企業遙遙領先於其它競爭者,並在客戶與顧客心中留下美好印象,它到底是什麼?它就是Facebook!
現在是B2B的公司該開始正視Facebook的時刻了,原因如下:
(1) Facebook不再只是青少年的嗜好
科技與時俱變,青少年漸漸離開臉書,轉而尋找更新穎、更新鮮的社群程式(例如Vine)。美國網路調查機構「皮尤網路與美國生活計畫(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發現,目前46%的臉書使用者高於45歲,臉書董事會平均年齡則是49歲。可見在臉書的使用者中,成年人已逐漸取代了青少年,而他們在公司中,正是決定是否要購買產品或服務的主要決策者!
(2) Facebook是促使顧客購買的工具
根據策略顧問公司Vivaldi Partner Group調查顯示,頂尖的B2B企業有90%的收益來自於社群及數位媒體,並預測到了2015年,社群商務的營收可高達300億元。可見B2B的消費者已轉而透過臉書獲得產品資訊,並以此購買產品與服務。
(3) Facebook適用於所有的行動裝置
智慧型手機是商業環境中的重要部分,根據Vivaldi Partner Group的研究,有59%的B2B專業人士使用智慧型手機以蒐集購買資訊。如同HubSpot的調查,現今人人擁有行動裝置與臉書帳戶,因此有41%的公司將臉書作為B2B市場以開發新的客戶。你的客戶與顧客可能擁有智慧型手機,當他們使用手機時,便可能是在連上臉書以進行關鍵的購買決策。
(4) Facebook有助於使企業的傳播計畫更有效率
當企業建立一個臉書粉絲頁,同時也能得到免費及有價值的數據。粉絲頁管理員擁有免費的Facebook洞察報告,它提供一系列關於企業粉絲頁、貼文與粉絲的深度數據,藉由這些洞察報告,有助於企業評估臉書粉絲,進而使傳播計畫更有效率,並且節省時間與財務成本。
(5) Facebook可提供個人化的品牌接觸
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中,建立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個人化連結是非常重要的,
若消費者感受到品牌以個人化的方式,投入與其之間的關係經營,消費者便可能繼續購買此品牌的產品或服務。因此正確地使用臉書,便能打破品牌與客戶間的那道牆,透過整合具互動性又輕鬆的貼文,創造品牌與追隨者間的個人連結。
對於B2B公司來說,Facebook的優點在於可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及降低成本,並能密切與客戶連繫、互動,但也因為它的傳播效率非常高,同時必須謹慎使用,避免因誤用而對品牌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原文出處:http://www.insidefacebook.com/2013/08/15/5-reasons-why-b2b-companies-should-not-ignore-facebook/
我們知道競爭是殘酷的,公司的內部資源仍然很緊縮,但為了增加新客戶,企業不斷地努力與客戶或顧客接觸。現在有個絕佳的機會就擺在面前,如果正確地運用它,它將會讓企業遙遙領先於其它競爭者,並在客戶與顧客心中留下美好印象,它到底是什麼?它就是Facebook!
現在是B2B的公司該開始正視Facebook的時刻了,原因如下:
(1) Facebook不再只是青少年的嗜好
科技與時俱變,青少年漸漸離開臉書,轉而尋找更新穎、更新鮮的社群程式(例如Vine)。美國網路調查機構「皮尤網路與美國生活計畫(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發現,目前46%的臉書使用者高於45歲,臉書董事會平均年齡則是49歲。可見在臉書的使用者中,成年人已逐漸取代了青少年,而他們在公司中,正是決定是否要購買產品或服務的主要決策者!
(2) Facebook是促使顧客購買的工具
根據策略顧問公司Vivaldi Partner Group調查顯示,頂尖的B2B企業有90%的收益來自於社群及數位媒體,並預測到了2015年,社群商務的營收可高達300億元。可見B2B的消費者已轉而透過臉書獲得產品資訊,並以此購買產品與服務。
(3) Facebook適用於所有的行動裝置
智慧型手機是商業環境中的重要部分,根據Vivaldi Partner Group的研究,有59%的B2B專業人士使用智慧型手機以蒐集購買資訊。如同HubSpot的調查,現今人人擁有行動裝置與臉書帳戶,因此有41%的公司將臉書作為B2B市場以開發新的客戶。你的客戶與顧客可能擁有智慧型手機,當他們使用手機時,便可能是在連上臉書以進行關鍵的購買決策。
(4) Facebook有助於使企業的傳播計畫更有效率
當企業建立一個臉書粉絲頁,同時也能得到免費及有價值的數據。粉絲頁管理員擁有免費的Facebook洞察報告,它提供一系列關於企業粉絲頁、貼文與粉絲的深度數據,藉由這些洞察報告,有助於企業評估臉書粉絲,進而使傳播計畫更有效率,並且節省時間與財務成本。
(5) Facebook可提供個人化的品牌接觸
在現今的商業環境中,建立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個人化連結是非常重要的,
若消費者感受到品牌以個人化的方式,投入與其之間的關係經營,消費者便可能繼續購買此品牌的產品或服務。因此正確地使用臉書,便能打破品牌與客戶間的那道牆,透過整合具互動性又輕鬆的貼文,創造品牌與追隨者間的個人連結。
對於B2B公司來說,Facebook的優點在於可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及降低成本,並能密切與客戶連繫、互動,但也因為它的傳播效率非常高,同時必須謹慎使用,避免因誤用而對品牌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原文出處:http://www.insidefacebook.com/2013/08/15/5-reasons-why-b2b-companies-should-not-ignore-facebook/
五種社群媒體誤用 害企業毀於一旦
撰文 :林泳舜
社群早已成為當今最強大的媒體平台,它不只讓業主可以隨時隨地與顧客直接接觸,更幫助許多「小品牌」在短時間內聲名大噪。但若使用不當,社群媒體同樣也能使公司業績下滑,甚至浪費大筆的預算,例如投資大量時間在某個消費者根本不會去使用的平台上,或是沒有花時間去分析正確且有益於公司的社群數據。以下提供了五種誤用社群媒體,而導致品牌被摧毀的案例:
1. 品牌的「社群人格」不討喜
不是每個品牌社群都需要表現得很搞笑或是很聰明,一個品牌的社群人格也可以是親切的或使人開心的,甚至不需要那麼商業化。但是切記!若品牌社群主要傳遞嚴肅且重要的訊息給消費者,別忽然天外飛來一筆,在品牌社群上分享「寵物影片」之類的資訊。
此外,除非品牌希望被支持者討厭或群起而攻之,否則社群管理員應該將私人信念與社群事務完全劃分,切勿評論「具爭議性的話題」。舉例來說,廚具販售商KitchenAid就曾經在美國總統大選時,透過社群媒體分享一則歐巴馬總統祖母的消息,結果不但發出這則訊息的員工被解雇,還使公司處在社群危機中。
2. 沒有遵守「社群循環」的規則
如果您想從顧客或粉絲身上獲得「價值」,那就得先提供他們「有價值」的資訊。大部分的社群媒體使用者在分享資訊時,不外乎就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是特別且有趣的,因此,提供他們「具娛樂性」、「有價值」或「值得分享」的內容,會讓使用者更願意轉貼。如此一來才會獲得更多的點擊率、領導趨勢的能力以及改變潮流的轉換力。若不這樣做,那就像對著一間空屋大喊尖叫,除了徒勞無功外,更可能在過程中破壞了品牌的名聲。
3. 沒將「社群」和「銷售」綁在一起
許多品牌同意社群媒體在行銷中的確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永遠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對,他們經常花了很多預算在這部分,卻對創造投資報酬率沒有任何計畫,問題就在於:使用者雖然成為品牌臉書的粉絲,但粉絲無法與顧客畫上等號,建議品牌應善用分析工具,了解社群粉絲與銷售額間的關係。
4. 沒有評估到「真正重要」的數據
社群媒體上有許多「數據」可以幫助管理員「了解」當前行銷的程度,但它並非唯一的指標,也不一定直接與「績效」相關。社群媒體上的相關分析,無法直接看出行銷策略是否成功,因為這類分析主要在追蹤社群媒體的使用程度。
品牌真正要做的,是在社群媒體上找出真正和績效有關的指標,並養成觀察及測量的習慣。舉例來說,Facebook按讚的人數就不是一個好的「績效指標」。因為一個粉絲頁可能獲得數以萬計個讚,但卻沒有人在討論它。而其他績效指標,如:參與度(正在討論我們公司粉絲頁的人數/按讚的粉絲人數)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如此一來便可計算社群媒體流量,並幫助品牌掌握市場範圍。
5. 未聘請「專業的」社群管理員
儘管先前已經有許多管理員出包的案例,但是還是有許多品牌將自己的社群交付給不合格的「社群小編」(例如未經訓練的實習生)進行頁面管理。雖然它們可能私底下有玩過這些社群媒體,但是管理企業社群是兩件極為不同的事!讓生手或無經驗者操作恐怕釀成悲劇!好比說前些日子,紅十字會的一名員工因為不熟悉「社群媒體同時發佈(Hootsuite)」功能,意外將自己喝醉的消息上傳至紅十字會的官方社群上,而非自己的個人版面,導致紅十字會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整頓清理」社群媒體上的混亂。
此外,也不能假設「任何人都有能力完善地管理品牌社群」。企業真正需要的管理員必須能夠了解如何分析社群媒體資料、追蹤結果以及適當修正行銷手法;了解使用者需求,並知道要如何透過不同的媒體與他們接觸。或是,一位能夠將上述所提的兩點都整合在一起的人。
原文連結:http://www.entrepreneur.com/article/228051#ixzz2dnOcmgcz
圖片來源:http://ppt.cc/DfRH
社群早已成為當今最強大的媒體平台,它不只讓業主可以隨時隨地與顧客直接接觸,更幫助許多「小品牌」在短時間內聲名大噪。但若使用不當,社群媒體同樣也能使公司業績下滑,甚至浪費大筆的預算,例如投資大量時間在某個消費者根本不會去使用的平台上,或是沒有花時間去分析正確且有益於公司的社群數據。以下提供了五種誤用社群媒體,而導致品牌被摧毀的案例:
1. 品牌的「社群人格」不討喜
不是每個品牌社群都需要表現得很搞笑或是很聰明,一個品牌的社群人格也可以是親切的或使人開心的,甚至不需要那麼商業化。但是切記!若品牌社群主要傳遞嚴肅且重要的訊息給消費者,別忽然天外飛來一筆,在品牌社群上分享「寵物影片」之類的資訊。
此外,除非品牌希望被支持者討厭或群起而攻之,否則社群管理員應該將私人信念與社群事務完全劃分,切勿評論「具爭議性的話題」。舉例來說,廚具販售商KitchenAid就曾經在美國總統大選時,透過社群媒體分享一則歐巴馬總統祖母的消息,結果不但發出這則訊息的員工被解雇,還使公司處在社群危機中。
2. 沒有遵守「社群循環」的規則
如果您想從顧客或粉絲身上獲得「價值」,那就得先提供他們「有價值」的資訊。大部分的社群媒體使用者在分享資訊時,不外乎就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是特別且有趣的,因此,提供他們「具娛樂性」、「有價值」或「值得分享」的內容,會讓使用者更願意轉貼。如此一來才會獲得更多的點擊率、領導趨勢的能力以及改變潮流的轉換力。若不這樣做,那就像對著一間空屋大喊尖叫,除了徒勞無功外,更可能在過程中破壞了品牌的名聲。
3. 沒將「社群」和「銷售」綁在一起
許多品牌同意社群媒體在行銷中的確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永遠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對,他們經常花了很多預算在這部分,卻對創造投資報酬率沒有任何計畫,問題就在於:使用者雖然成為品牌臉書的粉絲,但粉絲無法與顧客畫上等號,建議品牌應善用分析工具,了解社群粉絲與銷售額間的關係。
4. 沒有評估到「真正重要」的數據
社群媒體上有許多「數據」可以幫助管理員「了解」當前行銷的程度,但它並非唯一的指標,也不一定直接與「績效」相關。社群媒體上的相關分析,無法直接看出行銷策略是否成功,因為這類分析主要在追蹤社群媒體的使用程度。
品牌真正要做的,是在社群媒體上找出真正和績效有關的指標,並養成觀察及測量的習慣。舉例來說,Facebook按讚的人數就不是一個好的「績效指標」。因為一個粉絲頁可能獲得數以萬計個讚,但卻沒有人在討論它。而其他績效指標,如:參與度(正在討論我們公司粉絲頁的人數/按讚的粉絲人數)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如此一來便可計算社群媒體流量,並幫助品牌掌握市場範圍。
5. 未聘請「專業的」社群管理員
儘管先前已經有許多管理員出包的案例,但是還是有許多品牌將自己的社群交付給不合格的「社群小編」(例如未經訓練的實習生)進行頁面管理。雖然它們可能私底下有玩過這些社群媒體,但是管理企業社群是兩件極為不同的事!讓生手或無經驗者操作恐怕釀成悲劇!好比說前些日子,紅十字會的一名員工因為不熟悉「社群媒體同時發佈(Hootsuite)」功能,意外將自己喝醉的消息上傳至紅十字會的官方社群上,而非自己的個人版面,導致紅十字會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整頓清理」社群媒體上的混亂。
此外,也不能假設「任何人都有能力完善地管理品牌社群」。企業真正需要的管理員必須能夠了解如何分析社群媒體資料、追蹤結果以及適當修正行銷手法;了解使用者需求,並知道要如何透過不同的媒體與他們接觸。或是,一位能夠將上述所提的兩點都整合在一起的人。
原文連結:http://www.entrepreneur.com/article/228051#ixzz2dnOcmgcz
圖片來源:http://ppt.cc/DfRH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把握黃金24小時 付費貼文散播速度成長2.6倍 分享
撰文 :江佩樺
在Facebook動態時報上發佈貼文之後,請盡速推廣它!
研究顯示,新貼文如果不在24小時內宣傳,那這則貼文就會失去本來應該要有的粉絲參與和病毒曝光量。
這項發現來自雲端行銷技術公司「Unified Social」,研究人員指出,付費的病毒式傳播具有一定效益,新貼文在剛發布的24小時內,其病毒式曝光(viral impressions)速度是舊貼文的2.6倍,病毒式參與(viral engagements)則有2.7倍。
付費機制提高邊際排名
「邊際排名(EdgeRank)」是Facebook一運算機制,它計算用戶與其他用戶,以及用戶與粉絲頁間的互動程度,來判斷彼此的「關聯度」。關聯度越高的內容,被顯示出來的機率也越大。換句話說,品牌可透過病毒式傳播,提高貼文與臉書用戶間的邊際排名,而付費的機制則能放大此影響力,使訊息更能以病毒方式散布,並且應用邊際排名得到更好的回饋。
品牌經常委託外部機構負責管理貼文,這些機構不會在短時間內設法更新或回應貼文。因此研究人員建議,為了得到最佳的邊際排名,品牌必須在一開始貼文時就展現出氣勢。
這個研究歸納出一個結論:相較於貼文數量,品牌更應將焦點放在「貼文所花費的成本」以及「經由貼文所創造的品牌印象」上。所以即使此研究的樣本數量較少,研究人員仍相信研究的結果「是絕對合乎邏輯的」。
原文網址: http://mashable.com/2013/08/14/facebook-post-24-hours/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臉書活動六大秘笈 提高粉絲忠誠度
你打算在Facebook上舉行比賽或發送獎品嗎?在籌劃活動之前,你需要想清楚這項活動的目標是什麼,是要增加粉絲數?得到有效的新顧客名單?還是要與現有粉絲親密互動來提高品牌忠誠度?除此之外,如何能確保活動內容符合網頁形象與行銷目的?對行銷者來說,選擇適合的活動種類是一項挑戰,因此作者歸納出六大Facebook活動類型,一一分析每種活動類型的效益優劣,幫助行銷者作出正確的判斷與決定。
#1: 彩券活動
好比在Facebook上發行彩卷,粉絲只要按下「分享」或是邀請新朋友參加活動,就有機會得到頭獎(下圖一所示)。如果你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簡單的方法產生大筆客戶資料庫,彩券活動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對於專頁管理員來說,建置此活動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又能快速號招新粉絲,可謂一舉兩得。但是此方法也有缺點,彩券活動不含實質內容,也就得不到像參與其他活動所享受到的樂趣。粉絲參與活動之後,不會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也就難以引發病毒式的口碑傳播效果。
圖一:彩卷活動能夠快速達到分享及增加粉絲的效果
#2: 角子老虎遊戲
想要迅速壯大你的粉絲群,角子老虎遊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此方法幾乎跟彩券活動一樣簡單,但是粉絲可以立即知道得獎結果,並可誘使粉絲們回鍋,再次參與活動。快步調的活動讓你迅速累積粉絲,比彩券活動多了些樂趣,也能讓粉絲對品牌留下些許印象,且對品牌業者而言無需花太多的技術與時間。但如要達到最終的品牌注目與口碑分享還是不夠力,下面還有其他更多方法可建議使用。
圖二: 角子老虎遊戲-贏得獎品的粉絲可看見之前的得獎者資料
#3: 照片評選比賽
Facebook的使用者們最喜歡做的正是po照片!如果你想要獎賞回饋現有粉絲,又想抬高專頁的互動率,舉辦照片評選活動是個不錯的方法。與之前的兩個方法比起來,粉絲有更大的權限,他們神聖的一票決定了誰是贏家,透過分享行為引發病毒式傳播效益(下圖三)。為了避免不公平的結果或糾紛,行銷者與客服技術部門要小心提防駭客,阻止有人鑽程式漏洞。
對於網頁管理者來說,發起照片評選比賽並不難,但是對於粉絲而言,活動門檻較高,會讓新粉絲卻步。而且相較於前兩種方式,行銷者必須按時監控活動進行狀況,所以會花費較多的精力與時間。
圖三: MV Agusta Brutale 讓粉絲們在網頁上秀出他們的愛車並舉行照片評選投票.
#4: 賦予粉絲投票權
讓你的粉絲投票做選擇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不但可以讓粉絲得到參與感,還可以預先調查他們對新產品的看法。方法很簡單,在社群專頁上發佈即將上市的產品模型、產品顏色、目錄…等,然後讓粉絲進行投票。
與之前的照片評選比較起來,這類型活動所需的技術較簡單,但卻一樣可達到病毒式的傳播分享效果。大多數的粉絲一定會想知道投票結果,因此會持續追蹤活動動態,對於品牌的情感隨之加深。投票活動假如沒有回饋,將很難招募新粉絲,因此建議雙管齊下進行#1彩卷運動,激起新粉絲參與活動。
圖四:選舉投票是個很有吸引力的活動:上圖為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線上投票遊戲.
#5: 隨堂測驗
「隨堂測驗」能讓參與的粉絲獲得成就感,又能吸引新粉絲,是不錯的作法。相較於粉絲投票和照片評選,此活動的吸引力雖然較小,但如果能畫龍點睛加入隨機抽獎,並且特別獎勵高分的參賽者,就能大幅度提升參與率。知名機構想要招募社群粉絲,尤其適合使用隨堂考試。粉絲在社群上分享成績,激起朋友的競爭意識,就能達到病毒式傳播效果。但在網頁技術支持及資料準備方面可就沒那麼簡單省時,品牌必須事前準備題庫、答案和插圖,並且要預估粉絲答題時將所費的時間,隨時確定系統暢通。
圖五:Facebook所舉辦的隨堂考試活動-測試你是不是個Facebook行銷專家
#6性格測試
性格測試也是一個很受歡迎的社群網路活動。行銷者可以創造一些與品牌產品或服務相關的性格類別,粉絲參與測驗之後,就能發覺自己所屬的性格或類型。只要是有創意的測驗,粉絲和他們的朋友必定會想要分享測試結果。品牌藉此加深品牌印象,達到病毒式傳播效果。但是,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準備千萬不要輕易嘗試此方法,否則沒有創意的點子非但無法贏得粉絲的青睞只會適得其反。
圖七: Facebook所提出的性格測試-測試你是哪一型的Facebook行銷者.
正確的使用秘笈才能出奇制勝
在Facebook上舉行活動或競賽,能夠加深顧客對品牌的參與感並吸引到新粉絲。但是,在舉辦活動之前,行銷者必須想好活動目標及所期望達到的效果,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活動方式。如果目標是要獲得新粉絲,面對對品牌不熟悉的新客戶,活動規則要越簡單越好,讓新朋友只要按個“enter”就可參與到活動中,像#1或#2都是不錯的方式。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加深與現有粉絲的互動,提高品牌忠誠度,#5和#6是上上之選。
原文出處: http://www.socialmediaexaminer.com/how-to-choose-the-right-type-of-facebook-contest/#more-40689
#1: 彩券活動
圖一:彩卷活動能夠快速達到分享及增加粉絲的效果
#2: 角子老虎遊戲
想要迅速壯大你的粉絲群,角子老虎遊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此方法幾乎跟彩券活動一樣簡單,但是粉絲可以立即知道得獎結果,並可誘使粉絲們回鍋,再次參與活動。快步調的活動讓你迅速累積粉絲,比彩券活動多了些樂趣,也能讓粉絲對品牌留下些許印象,且對品牌業者而言無需花太多的技術與時間。但如要達到最終的品牌注目與口碑分享還是不夠力,下面還有其他更多方法可建議使用。
圖二: 角子老虎遊戲-贏得獎品的粉絲可看見之前的得獎者資料
#3: 照片評選比賽
Facebook的使用者們最喜歡做的正是po照片!如果你想要獎賞回饋現有粉絲,又想抬高專頁的互動率,舉辦照片評選活動是個不錯的方法。與之前的兩個方法比起來,粉絲有更大的權限,他們神聖的一票決定了誰是贏家,透過分享行為引發病毒式傳播效益(下圖三)。為了避免不公平的結果或糾紛,行銷者與客服技術部門要小心提防駭客,阻止有人鑽程式漏洞。
圖三: MV Agusta Brutale 讓粉絲們在網頁上秀出他們的愛車並舉行照片評選投票.
#4: 賦予粉絲投票權
讓你的粉絲投票做選擇是一個雙贏的選擇,不但可以讓粉絲得到參與感,還可以預先調查他們對新產品的看法。方法很簡單,在社群專頁上發佈即將上市的產品模型、產品顏色、目錄…等,然後讓粉絲進行投票。
圖四:選舉投票是個很有吸引力的活動:上圖為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線上投票遊戲.
#5: 隨堂測驗
圖五:Facebook所舉辦的隨堂考試活動-測試你是不是個Facebook行銷專家
#6性格測試
性格測試也是一個很受歡迎的社群網路活動。行銷者可以創造一些與品牌產品或服務相關的性格類別,粉絲參與測驗之後,就能發覺自己所屬的性格或類型。只要是有創意的測驗,粉絲和他們的朋友必定會想要分享測試結果。品牌藉此加深品牌印象,達到病毒式傳播效果。但是,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時間與準備千萬不要輕易嘗試此方法,否則沒有創意的點子非但無法贏得粉絲的青睞只會適得其反。
圖七: Facebook所提出的性格測試-測試你是哪一型的Facebook行銷者.
正確的使用秘笈才能出奇制勝
在Facebook上舉行活動或競賽,能夠加深顧客對品牌的參與感並吸引到新粉絲。但是,在舉辦活動之前,行銷者必須想好活動目標及所期望達到的效果,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活動方式。如果目標是要獲得新粉絲,面對對品牌不熟悉的新客戶,活動規則要越簡單越好,讓新朋友只要按個“enter”就可參與到活動中,像#1或#2都是不錯的方式。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加深與現有粉絲的互動,提高品牌忠誠度,#5和#6是上上之選。
原文出處: http://www.socialmediaexaminer.com/how-to-choose-the-right-type-of-facebook-contest/#more-40689
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品牌請注意!Facebook粉絲團暗藏玄機!
你知道你的Facebook粉絲團中,每加入一位粉絲對於品牌代表的意義嗎?在全球三大洲都有服務據點的Syncapse行銷公司透過研究結果告訴你,其實粉絲團中有78%的粉絲已經使用過你的產品或服務。
粉絲哪裡來?
顧客成為品牌粉絲的先決條件,通常是因為使用過品牌的產品/服務。因此,品牌應該優先考慮將行銷資源投資在現有的顧客,而不是只考慮降低成本或減少對品牌的抱怨。更重要的是應該確保能吸引更高品質的粉絲加入,如此獲得的效益將會更全面。請記住,無論對於低價或是高價品牌來說,這都是不變的真理。
然而,粉絲會加入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能夠獲得優惠券或折扣、能分享自己對於產品/服務的心得,或得其他人的關注等(參考表1)。
表1 消費者加入品牌粉絲團的十大理由
資料來源:Syncapse.com
品牌必須了解到,為了折扣才加入粉絲團的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貢獻度是比較低的。這樣的情況,常發生在零售商或是低價品牌,他們通常會給予高購買率的粉絲一些回饋,或是直接的獎勵,以促進與粉絲之間的關係。然而,這樣的策略往往只能吸引到一些無品牌忠誠性的粉絲,同時也是在浪費品牌行銷的成本。
粉絲的價值?
那麼,到底Facebook上的粉絲,對於品牌的價值何在呢?Syncapse 根據開支、忠誠度、推薦傾向、媒體價值、收購成本與品牌親和力等因素,估計出一位品牌粉絲的總價值為174美元,較2010年上升了28%。
縱使影響粉絲價值的面向如此之多,消費者成為粉絲的動機仍是品牌最需要注意的部分。品牌應該理解到,雖然利用提供折扣和優惠的方式能迅速累積粉絲人數,一旦失去了這個誘因,粉絲們同時也失去了支持品牌的動機。
品牌如何應對?
因此,在了解到這層重要性之後,行銷人員更應該將「關注與了解消費者成為粉絲的原因」放在第一位,行銷人員也必須要比較粉絲們加入的原因,選擇其中較有用的策略(但通常也是成本較高的方案),去增加粉絲的人數,雖然有時候並不一定合粉絲們的胃口。但這仍然是獲得較高品質與忠誠度的粉絲,所能嘗試的有效策略與方法。
資料來源:Lee, J. (2013, Jul 27). 78% of a brand’s Facebook fans are already customers .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enginewatch.com/article/2278045/78-of-a-Brands-Facebook-Fans-Are-Already-Customers-Study
完整研究報告請參考:Why do consumers become Facebook brands fans? (http://www.syncapse.com/why-consumers-become-brand-fans/#.UcxZLPZgZF
粉絲哪裡來?
顧客成為品牌粉絲的先決條件,通常是因為使用過品牌的產品/服務。因此,品牌應該優先考慮將行銷資源投資在現有的顧客,而不是只考慮降低成本或減少對品牌的抱怨。更重要的是應該確保能吸引更高品質的粉絲加入,如此獲得的效益將會更全面。請記住,無論對於低價或是高價品牌來說,這都是不變的真理。
然而,粉絲會加入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能夠獲得優惠券或折扣、能分享自己對於產品/服務的心得,或得其他人的關注等(參考表1)。
資料來源:Syncapse.com
品牌必須了解到,為了折扣才加入粉絲團的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貢獻度是比較低的。這樣的情況,常發生在零售商或是低價品牌,他們通常會給予高購買率的粉絲一些回饋,或是直接的獎勵,以促進與粉絲之間的關係。然而,這樣的策略往往只能吸引到一些無品牌忠誠性的粉絲,同時也是在浪費品牌行銷的成本。
粉絲的價值?
那麼,到底Facebook上的粉絲,對於品牌的價值何在呢?Syncapse 根據開支、忠誠度、推薦傾向、媒體價值、收購成本與品牌親和力等因素,估計出一位品牌粉絲的總價值為174美元,較2010年上升了28%。
縱使影響粉絲價值的面向如此之多,消費者成為粉絲的動機仍是品牌最需要注意的部分。品牌應該理解到,雖然利用提供折扣和優惠的方式能迅速累積粉絲人數,一旦失去了這個誘因,粉絲們同時也失去了支持品牌的動機。
品牌如何應對?
因此,在了解到這層重要性之後,行銷人員更應該將「關注與了解消費者成為粉絲的原因」放在第一位,行銷人員也必須要比較粉絲們加入的原因,選擇其中較有用的策略(但通常也是成本較高的方案),去增加粉絲的人數,雖然有時候並不一定合粉絲們的胃口。但這仍然是獲得較高品質與忠誠度的粉絲,所能嘗試的有效策略與方法。
資料來源:Lee, J. (2013, Jul 27). 78% of a brand’s Facebook fans are already customers . Retrieved from http://searchenginewatch.com/article/2278045/78-of-a-Brands-Facebook-Fans-Are-Already-Customers-Study
完整研究報告請參考:Why do consumers become Facebook brands fans? (http://www.syncapse.com/why-consumers-become-brand-fans/#.UcxZLPZgZF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社群魅力 如何喚起「行銷超能力」
【奧美社群論壇】隨著網路媒體的發達進步,人們已經不再只依賴一般入口網站。
根據最新數字統計,預計在2017年全球就會有2.5億社群用戶,其中更有40%的亞洲人每天更新社群動態超過五次以上。
更精算的話每分鐘有684,478則的Facebook訊息上傳,100,000則的Tweets;有趣的是,Facebook更新率是Twitter的7倍,但偏偏Twitter的字數限制比Facebook簡短,這顯示Facebook擁有更高的黏著度。
大多數的網友們不外乎分享每天吃什麼、玩什麼、買什麼等生活瑣事;有81%的網友們會在購買東西前上網詢問親朋好友的意見,更有59%的網友們期望在社群團體尋求品牌經營者的解答。
透過以上觀察,對於一個品牌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
傳播媒介更加多樣化,除了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現在更多了社群媒體,過去消費者為媒體餵養的對象,現在他們更希望擁有更多的主導權;社群平台已經不再只是個人的世界,而是品牌經營的目標。
「社群平台」是品牌不能忽視的經營重點,必須以客戶導向,這也促使品牌行銷者變身為「社群超人」,不僅要耳聽八方更要看透消費者的心在想什麼,社群超人你準備好了嗎?
社群核心:社群監測(Social Listening)
所謂社群監測,是通過監測社群平台收集可使用或是潛在的消費者洞察;品牌可以通過粉絲隨意抱怨的一則訊息或是評論,而重新擬定下一波的數位操作,更可以從捍衛品牌擁護者的社群行為,制定一套目標族群的社群行為模式。
一位香港名人Pat Chou因為打破了心愛的IKEA玻璃杯在網路上發文被IKEA經理發現,除了送給他一個全新的杯子外,更寫了一篇發文於粉絲頁上,該監測不僅為IKEA找到品牌擁護者,更匯集了目標族群洞察,作為品牌行銷活動的核心。
在擁有精準的洞察結果後,應該要如何擬定你的社群行銷呢?我們將社群行銷過程分為4大步驟:
擬定品牌目標(Business Objective)
無論是短期的行銷活動或是長期的品牌重建活動,目標確立永遠是「走」行銷前的第一步;確定以品牌知名度的曝光活動,還是產品上市的創造討論量,又或是議題營造的深度溝通,只有明確目標,才可以確保你的結果不會「歪」。
運用工具(Utilizing Tools)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實際規劃經常會遇見一件事情,就是預算和預想的成效總是存在差距,而在預算被無限閹割後,「至少要多少」成為一個執行門檻,而具體的數據就要仰賴付費及非付費工具,利用工具得出「門檻數據」,作為行銷的最佳門檻。
數據分析(Data Analysis)
利用有效工具得出的數據,根據行銷者的專業分析及各產業的特殊性,作為本次行銷或活動的目標成效。
行銷成果(Output / Deriving Insights)
當你走到這一步時,相信你精準的行銷規劃已完成。
你擁有來自目標族群最真實的聲音,因此你懂得如何與他們溝通;你擁有準確的目標,因此你確保本次行銷的目的;你擁有精準的數據,因此你驕傲預見了行銷結果。如果你都按部就班執行的話,相信你已成為無人能及的行銷超人。
***更多社群新知,歡迎至奧美公關藏經格
原文網址: 動腦新聞 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8831#ixzz2YQ01KJLH
根據最新數字統計,預計在2017年全球就會有2.5億社群用戶,其中更有40%的亞洲人每天更新社群動態超過五次以上。
更精算的話每分鐘有684,478則的Facebook訊息上傳,100,000則的Tweets;有趣的是,Facebook更新率是Twitter的7倍,但偏偏Twitter的字數限制比Facebook簡短,這顯示Facebook擁有更高的黏著度。
大多數的網友們不外乎分享每天吃什麼、玩什麼、買什麼等生活瑣事;有81%的網友們會在購買東西前上網詢問親朋好友的意見,更有59%的網友們期望在社群團體尋求品牌經營者的解答。
透過以上觀察,對於一個品牌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
傳播媒介更加多樣化,除了電視、廣播、報紙、網路,現在更多了社群媒體,過去消費者為媒體餵養的對象,現在他們更希望擁有更多的主導權;社群平台已經不再只是個人的世界,而是品牌經營的目標。
「社群平台」是品牌不能忽視的經營重點,必須以客戶導向,這也促使品牌行銷者變身為「社群超人」,不僅要耳聽八方更要看透消費者的心在想什麼,社群超人你準備好了嗎?
社群核心:社群監測(Social Listening)
所謂社群監測,是通過監測社群平台收集可使用或是潛在的消費者洞察;品牌可以通過粉絲隨意抱怨的一則訊息或是評論,而重新擬定下一波的數位操作,更可以從捍衛品牌擁護者的社群行為,制定一套目標族群的社群行為模式。
一位香港名人Pat Chou因為打破了心愛的IKEA玻璃杯在網路上發文被IKEA經理發現,除了送給他一個全新的杯子外,更寫了一篇發文於粉絲頁上,該監測不僅為IKEA找到品牌擁護者,更匯集了目標族群洞察,作為品牌行銷活動的核心。
在擁有精準的洞察結果後,應該要如何擬定你的社群行銷呢?我們將社群行銷過程分為4大步驟:
擬定品牌目標(Business Objective)
無論是短期的行銷活動或是長期的品牌重建活動,目標確立永遠是「走」行銷前的第一步;確定以品牌知名度的曝光活動,還是產品上市的創造討論量,又或是議題營造的深度溝通,只有明確目標,才可以確保你的結果不會「歪」。
運用工具(Utilizing Tools)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實際規劃經常會遇見一件事情,就是預算和預想的成效總是存在差距,而在預算被無限閹割後,「至少要多少」成為一個執行門檻,而具體的數據就要仰賴付費及非付費工具,利用工具得出「門檻數據」,作為行銷的最佳門檻。
數據分析(Data Analysis)
利用有效工具得出的數據,根據行銷者的專業分析及各產業的特殊性,作為本次行銷或活動的目標成效。
行銷成果(Output / Deriving Insights)
當你走到這一步時,相信你精準的行銷規劃已完成。
你擁有來自目標族群最真實的聲音,因此你懂得如何與他們溝通;你擁有準確的目標,因此你確保本次行銷的目的;你擁有精準的數據,因此你驕傲預見了行銷結果。如果你都按部就班執行的話,相信你已成為無人能及的行銷超人。
***更多社群新知,歡迎至奧美公關藏經格
原文網址: 動腦新聞 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8831#ixzz2YQ01KJLH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社群時代 如何防堵「品牌駭客」
【奧美社群論壇】樹大招風,是大品牌在進行行銷宣傳常常會遇到的課題,不同利益團體無孔不入的攻擊,讓品牌的公關部門總是戰戰兢兢。
但近年來隨著社群網路的崛起,可說是讓品牌駭客擁有了一個全新、致命的武器;虎視眈眈的品牌駭客在旁伺機而動,一場保衛品牌的大戰正以全新的姿態展開?
最常見的入侵便是品牌的粉絲團的惡意入侵,因單一事件而造成的抗議和留言無止盡地淹沒,再來則是品牌的山寨帳號(Parody Account),在危機事件時出現、留話,惡意中傷品牌形象。
另外,也有不少品牌駭客仿照品牌原先廣告,但扭曲、醜化品牌訊息,將錯誤訊息傳遞給社會大眾;在論壇裡,更有品牌駭客會使用「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策略,讓大量不利品牌的言論反覆出現,逐步操控網友思想,扭曲品牌形象。
最後即是大家常見的網路攻擊,無論是癱瘓DNS或者是電腦病毒擴散;全新世代,品牌不在只是鎖在自己OWN的平台便能安然無恙,在「品牌駭客」肆虐的年代,你要學會如何自保?
但究竟怎麼樣的攻擊是應該要注意的?品牌應該要怎麼樣應對這樣的狀況?依據近年來的經驗,其實僅僅一篇的推特或者是任一則留言,都有可能比組織完善的攻擊來得更加致命;我們不能僅僅依賴一種方式來應對,應該要隨時隨地保持警覺,以各種不同方式解決可能發生的情況,下面提供簡單五步驟,讓你隨時保持萬全準備。
1. 永遠注意傾聽:當監測的頻道越多,就越有機會將潛在的問題,在雪球般越滾越大前就控制瞭解。
2. 打算最壞的狀況:從激進份子角度思考,為最壞的情形考慮與準備。
3. 發展應對的計畫:當潛在的問題出現時,便即早計畫各種應對模式,以處理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
4. 清楚何時該開始應對:社群網路的出現,抱怨與抗議的聲音越來越容易出現,我們應該要很清楚何時該出聲,何時可以安靜以對。
5. 準備好主動應對:當今駭客攻擊的時代,有時後一則聲明並無法解決一切,適當的時候要更積極應對。
品牌駭客肆虐的時代,坐以待斃絕不是一個明智的方法,利用社群監測隨時傾聽「危機好發」場所,以確保因危機所產生火苗能即時撲滅;在社群爆炸的時代,任何一個小火苗都有可能燃燒成為社群大火,但同樣在這個時代,你也能依靠一則小留言、一張圖讓你的品牌發光發亮,相信當你遵守上述5點,對付品牌駭客將不再令你徹夜難眠。
***更多社群新知,歡迎至奧美公關藏經格
原文網址: 動腦新聞 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8815#ixzz2Xkjt5prO
但近年來隨著社群網路的崛起,可說是讓品牌駭客擁有了一個全新、致命的武器;虎視眈眈的品牌駭客在旁伺機而動,一場保衛品牌的大戰正以全新的姿態展開?
最常見的入侵便是品牌的粉絲團的惡意入侵,因單一事件而造成的抗議和留言無止盡地淹沒,再來則是品牌的山寨帳號(Parody Account),在危機事件時出現、留話,惡意中傷品牌形象。
另外,也有不少品牌駭客仿照品牌原先廣告,但扭曲、醜化品牌訊息,將錯誤訊息傳遞給社會大眾;在論壇裡,更有品牌駭客會使用「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策略,讓大量不利品牌的言論反覆出現,逐步操控網友思想,扭曲品牌形象。
最後即是大家常見的網路攻擊,無論是癱瘓DNS或者是電腦病毒擴散;全新世代,品牌不在只是鎖在自己OWN的平台便能安然無恙,在「品牌駭客」肆虐的年代,你要學會如何自保?
但究竟怎麼樣的攻擊是應該要注意的?品牌應該要怎麼樣應對這樣的狀況?依據近年來的經驗,其實僅僅一篇的推特或者是任一則留言,都有可能比組織完善的攻擊來得更加致命;我們不能僅僅依賴一種方式來應對,應該要隨時隨地保持警覺,以各種不同方式解決可能發生的情況,下面提供簡單五步驟,讓你隨時保持萬全準備。
1. 永遠注意傾聽:當監測的頻道越多,就越有機會將潛在的問題,在雪球般越滾越大前就控制瞭解。
2. 打算最壞的狀況:從激進份子角度思考,為最壞的情形考慮與準備。
3. 發展應對的計畫:當潛在的問題出現時,便即早計畫各種應對模式,以處理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
4. 清楚何時該開始應對:社群網路的出現,抱怨與抗議的聲音越來越容易出現,我們應該要很清楚何時該出聲,何時可以安靜以對。
5. 準備好主動應對:當今駭客攻擊的時代,有時後一則聲明並無法解決一切,適當的時候要更積極應對。
品牌駭客肆虐的時代,坐以待斃絕不是一個明智的方法,利用社群監測隨時傾聽「危機好發」場所,以確保因危機所產生火苗能即時撲滅;在社群爆炸的時代,任何一個小火苗都有可能燃燒成為社群大火,但同樣在這個時代,你也能依靠一則小留言、一張圖讓你的品牌發光發亮,相信當你遵守上述5點,對付品牌駭客將不再令你徹夜難眠。
***更多社群新知,歡迎至奧美公關藏經格
原文網址: 動腦新聞 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8815#ixzz2Xkjt5prO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網路寫手媒合平台火紅,Scripted 獲得 450 萬美元投資!
根據 Techcrunch 的報導,位於美國舊金山的網路寫手媒合平台 Scripted 在近日獲得了 Crosslink Capital 和 Redpoint Ventures 的投資,總金額達到 450 萬美元。
什麼是網路寫手媒合平台?簡單地說,就是為有文字、圖像內容生產需要的公司,找到合適的內容生產者。
目前 Scripted 上頭共有 80,000 位網路寫手,已經有超過 1,000 間的公司透過 Scripted 的寫手來為自己的網站或是社群媒體生產內容;Scripted 的收費標準為 500 字一篇的文章要價 39 美元,一則社群媒體的 PO 文售價 1 美元,Scripted 再和寫手按合約來收取不同比例的傭金。
Scripted 的寫手幾乎都不是專業的記者,多半是白天有正常工作,利用下班時間來為 Scripted 寫文章;這可能和經濟不景氣,人人都要掙第二份薪水有關。但根據 Scripted 的瞭解,其實推動人們加入 Scripted 的動力,有很多是因為樂於分享他們在某一領域或某一項興趣的熱愛;Scripted 的存在,為他們媒合到一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的舞台,在那發表他們的想法。
但這類的工作媒合平台在網路上多得是,在台灣就一堆數字人力銀行,為何會有創投家特別投資這間專注於網路寫手媒合的 Scripted 上呢?這原因可以從 Scripted CEO Sunil Rajamaran 的訪談中瞭解到,Sunil Rajamaran 說:
對我們而言,只要這間公司有網站,他就是我們的客戶。現在,每間公司都必須擁有內容生產的能力!
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不能靠那些垃圾廣告連結來開拓客源,消費者已經懂得如何過濾那些訊息。應該要做的是動之以情,你甚至可以不用去說明產品內容,但要告訴消費者為什麼這個產品對他有益。
Sunil Rajamaran 提到的「讓消費者覺得這產品對他有益」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就是讓其他的消費者說給他聽,或是請一個不是這間公司的第三方專業人士來發表看法,這樣消費者會比較容易聽得進去。
面對社群媒體的影響以及現在所有公司都必須具備內容生產能力的趨勢;大量內容生產的需求產生,加上一群想分享自我看法、專業或只是想在網路世界走紅的人;供需都有了,我想創投家們就是看到了這樣的情形,才願意砸錢投資在 Scripted 上的。
(資料來源:TechCrunch;圖片來源:felipesetlik, CC Licensed)
http://techorange.com/2013/06/07/scripted-funding-redpoint-crosslink/
什麼是網路寫手媒合平台?簡單地說,就是為有文字、圖像內容生產需要的公司,找到合適的內容生產者。
目前 Scripted 上頭共有 80,000 位網路寫手,已經有超過 1,000 間的公司透過 Scripted 的寫手來為自己的網站或是社群媒體生產內容;Scripted 的收費標準為 500 字一篇的文章要價 39 美元,一則社群媒體的 PO 文售價 1 美元,Scripted 再和寫手按合約來收取不同比例的傭金。
Scripted 的寫手幾乎都不是專業的記者,多半是白天有正常工作,利用下班時間來為 Scripted 寫文章;這可能和經濟不景氣,人人都要掙第二份薪水有關。但根據 Scripted 的瞭解,其實推動人們加入 Scripted 的動力,有很多是因為樂於分享他們在某一領域或某一項興趣的熱愛;Scripted 的存在,為他們媒合到一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的舞台,在那發表他們的想法。
但這類的工作媒合平台在網路上多得是,在台灣就一堆數字人力銀行,為何會有創投家特別投資這間專注於網路寫手媒合的 Scripted 上呢?這原因可以從 Scripted CEO Sunil Rajamaran 的訪談中瞭解到,Sunil Rajamaran 說:
對我們而言,只要這間公司有網站,他就是我們的客戶。現在,每間公司都必須擁有內容生產的能力!
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不能靠那些垃圾廣告連結來開拓客源,消費者已經懂得如何過濾那些訊息。應該要做的是動之以情,你甚至可以不用去說明產品內容,但要告訴消費者為什麼這個產品對他有益。
Sunil Rajamaran 提到的「讓消費者覺得這產品對他有益」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就是讓其他的消費者說給他聽,或是請一個不是這間公司的第三方專業人士來發表看法,這樣消費者會比較容易聽得進去。
面對社群媒體的影響以及現在所有公司都必須具備內容生產能力的趨勢;大量內容生產的需求產生,加上一群想分享自我看法、專業或只是想在網路世界走紅的人;供需都有了,我想創投家們就是看到了這樣的情形,才願意砸錢投資在 Scripted 上的。
(資料來源:TechCrunch;圖片來源:felipesetlik, CC Licensed)
http://techorange.com/2013/06/07/scripted-funding-redpoint-crosslink/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I-Buzz量化社群影響力 動員品牌專屬的「網路紅人」
身為專業的品牌社群經理人,在經營社群(台灣地區以Facebook為代表)的過程中,你是否發現有些粉絲特別喜歡按讚,有些粉絲則熱愛回覆或分享?你曾深入分析歸類、並且精確估算每一種粉絲的數量嗎?
台灣首屈一指的專業口碑監測單位「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長年深耕於社群口碑監測與行銷領域,擁有先進的探勘技術和分析能力。根據該中心長期監測品牌Facebook粉絲頁的互動行為發現,粉絲專頁可以歸納出六種角色:品牌「認同者」占95%,他們喜歡「按讚」表達關心;「情報者」占5%,他們常回應貼文、提供個人看法;「話題者」占12%,他們擁有超高朋友數,一旦發佈訊息,便能觸及廣大的社群使用者;「傳播者」占8%,他們熱愛轉拋訊息,透過「分享」一鍵傳播消息;「抱怨者」占1%,他們在社群媒體上抒發情緒,散佈負面消息。
辨識出粉絲六大角色的比例之後,Facebook社群經理人可能會進一步詢問—— 自動化監測系統能不能協助我們更精確地瞄準不同的目標對象,找出按讚次數最多的「認同者」、朋友數最多的「話題者」,或是最常回應文章的「情報者」呢?i-Buzz口碑研究中心因應市場的發展需求,近期推出「社群影響力Influencer」解決方案,協助品牌粉絲團經營者辨識社群中的網路紅人,提升社群經營績效,增進粉絲們的互動並達到訊息擴散的病毒效果,其中「網路紅人」方案,將能回答上述難題。
i-Buzz系統運用自動化搜尋技術,產出六大角色的「網路紅人」名單。依據「按讚數」、「回覆次數」或「朋友數」多寡,排列出多種排行榜。排行榜中位居領先榜的粉絲,依據產業特性的不同,從5%~15%不等,可以說是品牌的「意見領袖」,他們透過按讚、回覆或分享等動作,牽動產業整體口碑,並拉攏被動粉絲與品牌互動。一旦小編掌有此份名單,就能在最快的時間之內,聯繫到一群最愛按讚、回覆或分享的活躍粉絲。想要動員社群的意見領袖?這項服務方案讓社群小編美夢成真!
除了「按讚」、「回覆次數」或「朋友數」等指標以外,此次推出的嶄新服務,還能剖析「網路紅人」談論的話題內容,剖析出他們的偏好。以美妝產業為例,品牌同步宣傳「美白」、「保溼」、「抗老」和「防曬」等系列產品,活躍粉絲卻不一定全盤接受。例如,有人特別喜愛「美白」系列產品,時常按讚或分享相關資訊,對「抗老」或「保溼」活動卻興致缺缺。i-Buzz透過關鍵字和語意篩選技術,在系統中輸入美白關鍵字,便能辨識出經常提及美白話題的「網路紅人」,最終製成一份品牌專屬的客製名單。
「社群影響力Influencer」解決方案,延續i-Buzz歷年來的經驗,除了監測Facebook粉絲專頁整體趨勢,更能全面網羅新聞、論壇、部落格、Youtube、Yahoo知識家和各大論壇的口碑量化、質化分析。i-Buzz口碑研究中心誓言要在Web2.0環境中,開鑿出能夠運用的社群行銷策略。嶄新的「社群影響力Influencer」行銷服務,包含「辨識網路紅人」、「粉絲團擴散」和「品牌大使」三大方案,更多資訊請上:http://www.i-buzz.com.tw/2013event/Influencer/index.html
和你的粉絲一起轉動: 福特汽車的社群媒體行銷三要訣
品牌企業如何運用社群媒體達到長期目標與得到實際成果?前陣子在紐約舉行的社群媒體週(Social Media Week)中,福特汽車(以下簡稱Ford)全球線上行銷執行長 Scott Monty主講”社群媒體轉動之輪”(“Social Wheels in Motion”),演說中提到:行銷者必須跳脫一次性廣告宣傳方式,邁入嶄新階段,在社群媒體上不間斷地投入行銷活動與粉絲互動。
Scott Monty的個人部落格享有盛名,文章引領業界社群媒體行銷思潮,他在Twitter上也擁有將近9萬名的追隨者。從自身經營過的Ford社群媒體行銷案例中,Monty精選出3堂課,值得其他品牌行銷者學習:
1. 讓粉絲為你的品牌說故事
Ford在社群媒體上執行過的各項活動中,以2009年的”Fiesta運動”(Fiesta movement)最為出名,得到廣大消費者熱烈迴響。Ford聘請了100名群眾親駕自家Fiesta車款長達6個月,並且為他們支付油費及各項保險費用。這100名幸運兒唯一要做的回饋,就是將他們自身的駕駛體驗分享至YouTube和FiestaMovement.com。
左圖: 來自加洲的Fiesta體驗者Alex將其開至10000公里時的照片上傳至Fiesta運動的活動網站.
資料來源: www.fiestamovement.com
簡單的試駕運動在網路媒體上造成很大的轟動。 為”Fiesta Movement”行銷活動網站帶來了620萬人次的點閱率、Flickr的75萬人次以及Twitter的4千萬”印象數”(impression) (註一)。根據Monty所提供的資料中,另一個寶貴的收穫是此項活動驅使超過10萬人造訪了Ford的官方網站(這個大獲成功的Fiesta運動將會在2014年再次重現江湖)。品牌的工作就是創造出好的產品與服務,讓你的客戶粉絲們盡情使用,並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經驗。如果你能生產好產品,不必害怕,讓產品為自己代言。
2. 製造人性的對話,而不是死板的廣告詞或是產品發表
社群媒體上的觀眾要的是與活生生有個性的品牌作互動,而不只是了解產品的功能與規格。 Monty提出:不要只用簡單的方式在Facebook或是Twitter上發表你的新產品或是服務。花心思去了解你的客戶群他們對什麼感興趣以及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的互動習慣。客戶將更能融入你所設計的行銷活動,有效的提升客戶品牌忠誠度。他提到一個有趣的案例,2年前Ford推出Focus車款時,在YouTube的行銷策略中創造了手掌玩偶Doug先生, Doug大膽有趣的個性吸引了大批年輕消費者的注意(註二)。 “了解目標消費群,用他們的方式和他們對話”。
3. 表揚你的粉絲
Ford在社群媒體上最大的成就就是,讓粉絲用前所未見的方式來體驗品牌魅力,並能獲得特殊獎勵。2011年Explorer車款正式上市前,Ford先在Facebook網頁上披露消息,讓粉絲窺探到新產品,並放上品牌設計團隊及總工程師的專訪短片。另外,客戶可以到 www.social.ford.com 網頁,根據自己的喜好索取徽章,以獲取參加獨家產業活動的機會,甚至可以提出對新車款的任何建議。 品牌一定要花時間了解及表揚你的粉絲,“唯一的要訣就是與你的粉絲互動”。
上圖: 粉絲們可到FordSocial網頁發表他們的IDEAS. 資料來源: www.social.ford.com
原文出處:
http://www.entrepreneur.com/article/225861
註一: Twitter Impression”印象數”是指品牌在Twitter上所發布訊息的最大曝光數,被多少使用者所看見. 參考網站:
http://help.tweetreach.com/entries/276589-What-do-you-mean-by-reach-exposure-and-impressions-
註二: 參考網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HzmTyiPaVU
Scott Monty的個人部落格享有盛名,文章引領業界社群媒體行銷思潮,他在Twitter上也擁有將近9萬名的追隨者。從自身經營過的Ford社群媒體行銷案例中,Monty精選出3堂課,值得其他品牌行銷者學習:
1. 讓粉絲為你的品牌說故事
Ford在社群媒體上執行過的各項活動中,以2009年的”Fiesta運動”(Fiesta movement)最為出名,得到廣大消費者熱烈迴響。Ford聘請了100名群眾親駕自家Fiesta車款長達6個月,並且為他們支付油費及各項保險費用。這100名幸運兒唯一要做的回饋,就是將他們自身的駕駛體驗分享至YouTube和FiestaMovement.com。
左圖: 來自加洲的Fiesta體驗者Alex將其開至10000公里時的照片上傳至Fiesta運動的活動網站.
資料來源: www.fiestamovement.com
簡單的試駕運動在網路媒體上造成很大的轟動。 為”Fiesta Movement”行銷活動網站帶來了620萬人次的點閱率、Flickr的75萬人次以及Twitter的4千萬”印象數”(impression) (註一)。根據Monty所提供的資料中,另一個寶貴的收穫是此項活動驅使超過10萬人造訪了Ford的官方網站(這個大獲成功的Fiesta運動將會在2014年再次重現江湖)。品牌的工作就是創造出好的產品與服務,讓你的客戶粉絲們盡情使用,並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經驗。如果你能生產好產品,不必害怕,讓產品為自己代言。
2. 製造人性的對話,而不是死板的廣告詞或是產品發表
社群媒體上的觀眾要的是與活生生有個性的品牌作互動,而不只是了解產品的功能與規格。 Monty提出:不要只用簡單的方式在Facebook或是Twitter上發表你的新產品或是服務。花心思去了解你的客戶群他們對什麼感興趣以及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的互動習慣。客戶將更能融入你所設計的行銷活動,有效的提升客戶品牌忠誠度。他提到一個有趣的案例,2年前Ford推出Focus車款時,在YouTube的行銷策略中創造了手掌玩偶Doug先生, Doug大膽有趣的個性吸引了大批年輕消費者的注意(註二)。 “了解目標消費群,用他們的方式和他們對話”。
3. 表揚你的粉絲
Ford在社群媒體上最大的成就就是,讓粉絲用前所未見的方式來體驗品牌魅力,並能獲得特殊獎勵。2011年Explorer車款正式上市前,Ford先在Facebook網頁上披露消息,讓粉絲窺探到新產品,並放上品牌設計團隊及總工程師的專訪短片。另外,客戶可以到 www.social.ford.com 網頁,根據自己的喜好索取徽章,以獲取參加獨家產業活動的機會,甚至可以提出對新車款的任何建議。 品牌一定要花時間了解及表揚你的粉絲,“唯一的要訣就是與你的粉絲互動”。
上圖: 粉絲們可到FordSocial網頁發表他們的IDEAS. 資料來源: www.social.ford.com
原文出處:
http://www.entrepreneur.com/article/225861
註一: Twitter Impression”印象數”是指品牌在Twitter上所發布訊息的最大曝光數,被多少使用者所看見. 參考網站:
http://help.tweetreach.com/entries/276589-What-do-you-mean-by-reach-exposure-and-impressions-
註二: 參考網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HzmTyiPaVU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制定內容行銷策略的4個W
“內容行銷”是一個創制精準內容、導入受眾、引發互動,並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的過程的實踐。這個過程與傳統行銷手法的最終目的是一樣的,只是現在的行銷業者可以透過搜尋、社群媒體、及行動等技術,傳送對受眾有意義的內容,而傳統的廣告則是把產品或服務“推”到客人面前,以求“買得”客人的注意。
而在內容行銷指南中,我們談到傳統廣告的缺陷。現在更有效的方式是透過創造更多精準、有價值的內容來贏得受眾的注意。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延續這個議題,探討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內容行銷策略,和過程中涉及到的4個W。
製定內容行銷策略的4個W
Why→目標
在製定內容行銷策略時,你應先了解:為什麼要進行內容行銷?內容行銷的目的是什麼?你希望透過內容行銷策略達成什麼目標?例如:引導轉換、培養潛在需求、管理顧客關係、創造交叉/向上銷售……等。而無論你的目標是甚麼,你必須要維持他們對你的高度興趣,在不強迫的狀況下對你的服務和能力產生信心;透過創造吸引他們的內容,持續與之溝通和參與互動。
Who→目標受眾
你創造的內容必須圍繞在目標群眾身上,如果不了解他們想要的(desire)、需要的(need)是甚麼,你產出的內容將不會成功。所以必須了解那些關心你的產品或服務的人,以及你想吸引的人是誰,並且最好先建立一套清楚的角色情境描述。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為內容的目標群眾跟最終的購買群眾是一樣的。但事實並不如此。例如,一間大學主要的目標群眾可能是即將畢業的高中生,但還有其他受眾,如:學生家長(因為通常他們才是在付學費的人)、特殊申請人員(如體育運動員)、校友(有募款、社會資源回饋需求)等。雖然每一種角色的基本概況都是希望能夠掌握訊息,但是具體的面向卻有差異。因此了解他們的目標和渴望是什麼、他們透過什麼媒體管道尋求解答、能用什麼方法接觸他們……等非常重要。當你越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你就越能夠接近他們。
Where→他們都在哪裡?
現在where已經不是單純指目標群眾瀏覽的網站,而是指整個情境脈絡,甚至包括時間和空間。例如:一個搭捷運上班,用iPhone看Facebook動態消息的消費者,跟一個在家裡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同時用Zite閱讀資訊且按讚的爸爸,就是完全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情境。為了了解他們的影響範圍跟關聯事物,觀察哪裡才是他們會去發現且分享故事的地方是最重要的。
What→內容
了解任務目標(goals)和不同的目標群眾的需求後,接下來就是說故事時間了。事實上,最棒的銷售人員就是最會說故事的人。他們會透過故事建立信任感、傳遞可記憶的資訊、並創造急迫感。那些被呈現出來的故事和型式,就是內容行銷的實質內涵(也就是What)。
因此,你必須透過有效的數據分析工具,深入瞭解你的目標受眾,幫你發現“甚麼故事”、“甚麼型式”可以激發互動與分享,是產品開箱文?產品使用影片?案例?資訊圖表……?
簡單而言,製作內容涉及到三個面向和過程:
1. 目標群眾是誰:上面提到的 Who + Where
2. 內容的型式是甚麼:有價值的資訊、部落格文章、貼文、圖表、洞察報告、白皮書、簡報、影片……等。
3. 對群眾有什麼好處:內容能夠幫助他們解決什麼問題,例如挑選學校的困擾……等。
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的報告指出,大多數(64%)的B2B行銷人員覺得製定足夠的內容是最大的挑戰。此時你可以透過內容策展協助你產出內容。可參考內容策展的4個成功案例
當你開始創造內容且持續與目標群眾溝通後,你必須追蹤並建立一套評估標準,去衡量這些內容所達到的成效(觸及、參與互動……等)。這會過程會為你提供必要的回饋,幫你決定哪裡才是最值得投資的地方,以達成最佳的行銷結果。最後你會發現,內容行銷最重要的優勢之一是增加顧客的信任感,進而協助提升品牌資產,當他們更喜歡你的品牌,她就更有可能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甚至成為品牌的擁護者。
原文出處:http://www.inboundjournals.com/the-why-who-where-what-of-content-marketing-strategy/
而在內容行銷指南中,我們談到傳統廣告的缺陷。現在更有效的方式是透過創造更多精準、有價值的內容來贏得受眾的注意。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延續這個議題,探討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內容行銷策略,和過程中涉及到的4個W。
製定內容行銷策略的4個W
Why→目標
在製定內容行銷策略時,你應先了解:為什麼要進行內容行銷?內容行銷的目的是什麼?你希望透過內容行銷策略達成什麼目標?例如:引導轉換、培養潛在需求、管理顧客關係、創造交叉/向上銷售……等。而無論你的目標是甚麼,你必須要維持他們對你的高度興趣,在不強迫的狀況下對你的服務和能力產生信心;透過創造吸引他們的內容,持續與之溝通和參與互動。
Who→目標受眾
你創造的內容必須圍繞在目標群眾身上,如果不了解他們想要的(desire)、需要的(need)是甚麼,你產出的內容將不會成功。所以必須了解那些關心你的產品或服務的人,以及你想吸引的人是誰,並且最好先建立一套清楚的角色情境描述。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認為內容的目標群眾跟最終的購買群眾是一樣的。但事實並不如此。例如,一間大學主要的目標群眾可能是即將畢業的高中生,但還有其他受眾,如:學生家長(因為通常他們才是在付學費的人)、特殊申請人員(如體育運動員)、校友(有募款、社會資源回饋需求)等。雖然每一種角色的基本概況都是希望能夠掌握訊息,但是具體的面向卻有差異。因此了解他們的目標和渴望是什麼、他們透過什麼媒體管道尋求解答、能用什麼方法接觸他們……等非常重要。當你越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你就越能夠接近他們。
Where→他們都在哪裡?
現在where已經不是單純指目標群眾瀏覽的網站,而是指整個情境脈絡,甚至包括時間和空間。例如:一個搭捷運上班,用iPhone看Facebook動態消息的消費者,跟一個在家裡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同時用Zite閱讀資訊且按讚的爸爸,就是完全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情境。為了了解他們的影響範圍跟關聯事物,觀察哪裡才是他們會去發現且分享故事的地方是最重要的。
What→內容
了解任務目標(goals)和不同的目標群眾的需求後,接下來就是說故事時間了。事實上,最棒的銷售人員就是最會說故事的人。他們會透過故事建立信任感、傳遞可記憶的資訊、並創造急迫感。那些被呈現出來的故事和型式,就是內容行銷的實質內涵(也就是What)。
因此,你必須透過有效的數據分析工具,深入瞭解你的目標受眾,幫你發現“甚麼故事”、“甚麼型式”可以激發互動與分享,是產品開箱文?產品使用影片?案例?資訊圖表……?
簡單而言,製作內容涉及到三個面向和過程:
1. 目標群眾是誰:上面提到的 Who + Where
2. 內容的型式是甚麼:有價值的資訊、部落格文章、貼文、圖表、洞察報告、白皮書、簡報、影片……等。
3. 對群眾有什麼好處:內容能夠幫助他們解決什麼問題,例如挑選學校的困擾……等。
Content Marketing Institute的報告指出,大多數(64%)的B2B行銷人員覺得製定足夠的內容是最大的挑戰。此時你可以透過內容策展協助你產出內容。可參考內容策展的4個成功案例
當你開始創造內容且持續與目標群眾溝通後,你必須追蹤並建立一套評估標準,去衡量這些內容所達到的成效(觸及、參與互動……等)。這會過程會為你提供必要的回饋,幫你決定哪裡才是最值得投資的地方,以達成最佳的行銷結果。最後你會發現,內容行銷最重要的優勢之一是增加顧客的信任感,進而協助提升品牌資產,當他們更喜歡你的品牌,她就更有可能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甚至成為品牌的擁護者。
原文出處:http://www.inboundjournals.com/the-why-who-where-what-of-content-marketing-strategy/
改善粉絲專頁觸及人數的10個做法
在2012年暑假期間,Facebook新增了一個叫“觸及人數”(Reach)的指標,告訴粉絲專頁管理員有多少粉絲看到他們的貼文。這個指標主要有三個面向:自然觸及人數(自然生成)、粉絲觸及人數、及病毒性觸及人數(病毒式散播)。
自然觸及人數告訴你有多少人在他們的動態消息中看到你的貼文
自然觸及人數=看到貼文的人,包括粉絲和非粉絲
(這個數據在每則貼文的左下方就可以看到)
粉絲觸及人數告訴你有多少粉絲在他們的動態消息中看到你的貼文
粉絲觸及人數=看到貼文的專頁的粉絲
(這個數據要從洞察報告中的Excel檔下載)
病毒式觸及人數則是上述數字的延伸。當某人對你的貼文按讚或留言時,他/她的朋友在動態消息中看到這個動態後點閱你的專頁,這個過程所產生的觸及人數即形成“病毒式觸及人數”。
這些數字雖然不是100%準確,但是AgoraPulse(Facebook專頁監測工具)的創辦人Emeric Ernoult指:“在Facebook上測量出來的觸及人數比在其它媒體上要準確很多。” 所以,我們就暫且把Reach用作一個指導我們經營粉絲專頁的指標吧。
那麼要如優化粉絲專頁的觸及人數呢?在這裡與大家分享Mari Smith製作的Slide Show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每則貼文的觸及人數,使更多的粉絲和用戶看到我們的貼文,以增加專頁的活力。
改善觸及人數的10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追蹤時間和頻率
根據統計,粉絲會隱藏貼文的主要原因,包括:
透過洞察報告的數據,我們可以找出高流量的時段在甚麼時候,也可以防止我們不要犯上述的兩個錯誤。
2. 測試“瞄準受眾”的功能
PO文時,在“目標設定”中選擇一種或多種的過濾方式,找出哪一種受眾的觸及人數最高:(根據這些瞄準方式所產生的受眾人數規模會即時更新,最低瞄準人數是20人)
3. 變化內容型式
專頁管理者可以根據內容的屬性混合下面的幾種內容型式。這裡的重點是:沒有一種做法是適合所有專頁的,因此必須要作測試、試驗、追蹤、和監測。
4. 加入召喚行動(Calls To Action)的文字
根據HubSpot的統計結果,有加入“分享”字眼的貼文,會獲得較多的分享、留言、及讚。基本上召喚行動(CTA)有兩種型式:
CTA的重點是:
5. 加快回覆時間
透過以下關於回覆率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回覆時間的重要性:
針對回覆的議題,企業要注意幾件事:
6. 購買更多的觸及數
如果有廣告預算,投放Facebook廣告可以有效增加觸及人數。可以考慮下面的幾種廣告類型:
7. 主辦活動
根據粉絲的特質和需求,可以設計各種活動增加觸及數,例如:
自然觸及人數的秘訣:主辦例如“週五粉絲專頁”或“週五專家”的活動,可以作為在舉辦大型活動前的推廣動作,可以增加自然觸及人數。
8. 運用“焦點粉絲”
把焦點放在粉絲身上,可以展現善意、在社群上人人平等、表明專頁是關乎粉絲而不是你的理念。下面幾個做法可以供大家參考:
9. 舉辦比賽
根據Facebook的規定,舉辦比賽必須使用第三者的應用程式。Tabsite.com的這篇文章指出,專為在Facebook上舉辦比賽用的Apps是一個口碑行銷的好方法。這個做法可以讓粉絲與朋友分享關於比賽的細節,借以增加觸及人數。
10. 建立興趣專題清單
建立興趣專題清單可以有效增加觸及人數,重點如下:
增加Facebook粉絲專頁觸及人數的10個方法(投影片)
投影片來源:Mari Smith
(圖片來源:deviantart.com)
原文網址:http://www.inboundjournals.com/10-ways-to-improve-your-facebook-reach/
自然觸及人數告訴你有多少人在他們的動態消息中看到你的貼文
自然觸及人數=看到貼文的人,包括粉絲和非粉絲
(這個數據在每則貼文的左下方就可以看到)
粉絲觸及人數告訴你有多少粉絲在他們的動態消息中看到你的貼文
粉絲觸及人數=看到貼文的專頁的粉絲
(這個數據要從洞察報告中的Excel檔下載)
病毒式觸及人數則是上述數字的延伸。當某人對你的貼文按讚或留言時,他/她的朋友在動態消息中看到這個動態後點閱你的專頁,這個過程所產生的觸及人數即形成“病毒式觸及人數”。
這些數字雖然不是100%準確,但是AgoraPulse(Facebook專頁監測工具)的創辦人Emeric Ernoult指:“在Facebook上測量出來的觸及人數比在其它媒體上要準確很多。” 所以,我們就暫且把Reach用作一個指導我們經營粉絲專頁的指標吧。
那麼要如優化粉絲專頁的觸及人數呢?在這裡與大家分享Mari Smith製作的Slide Show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改善每則貼文的觸及人數,使更多的粉絲和用戶看到我們的貼文,以增加專頁的活力。
改善觸及人數的10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追蹤時間和頻率
根據統計,粉絲會隱藏貼文的主要原因,包括:
- 專頁過於頻繁地PO文
- PO文不切題
透過洞察報告的數據,我們可以找出高流量的時段在甚麼時候,也可以防止我們不要犯上述的兩個錯誤。
2. 測試“瞄準受眾”的功能
PO文時,在“目標設定”中選擇一種或多種的過濾方式,找出哪一種受眾的觸及人數最高:(根據這些瞄準方式所產生的受眾人數規模會即時更新,最低瞄準人數是20人)
- 性別
- 感情狀態
- 教育程度
- 感興趣的對象
- 年齡
- 地點
- 語言
3. 變化內容型式
專頁管理者可以根據內容的屬性混合下面的幾種內容型式。這裡的重點是:沒有一種做法是適合所有專頁的,因此必須要作測試、試驗、追蹤、和監測。
- 文字近況更新
- 圖片
- 影片
- 問題/poll
- 里程碑
- 活動
- 優惠
4. 加入召喚行動(Calls To Action)的文字
根據HubSpot的統計結果,有加入“分享”字眼的貼文,會獲得較多的分享、留言、及讚。基本上召喚行動(CTA)有兩種型式:
- 社群相關的CTA:用以增加在Facebook上的互動
- 把粉絲導離Facebook:用以增加網站的登記人數、點閱數、銷售等。最長用的CTA包括:點擊這裡、今天就登記、領取你的門票、加入我們、快點回覆等文字。
CTA的重點是:
- CTA的意思要非常清晰
- 遵守每則貼文只有一個CTA的原則
5. 加快回覆時間
透過以下關於回覆率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回覆時間的重要性:
- 在Facebook上PO出的問題,從2012年第2季至第4季,即增加了26%
- 企業在社群上收到的問題中,有45%沒有獲得回覆
- 企業在Facebook上的平均回覆時間是13.7小時
針對回覆的議題,企業要注意幾件事:
- 考慮投資在有熱誠的社群經理身上,關鍵是要給他們適當的訓練,包括如何做好優質的客戶服務,但同時也要具說服力。
- 專注即時的互動
- 根據情況回覆粉絲的貼文和留言
6. 購買更多的觸及數
如果有廣告預算,投放Facebook廣告可以有效增加觸及人數。可以考慮下面的幾種廣告類型:
- 推廣貼文
- 動態贊助
- 專頁按讚廣告
7. 主辦活動
根據粉絲的特質和需求,可以設計各種活動增加觸及數,例如:
- “營業時間”活動:如在10:00am至12:00pm開放專題即時回覆時間
- “週五專家”活動:在固定時間帶動較多的流量
自然觸及人數的秘訣:主辦例如“週五粉絲專頁”或“週五專家”的活動,可以作為在舉辦大型活動前的推廣動作,可以增加自然觸及人數。
8. 運用“焦點粉絲”
把焦點放在粉絲身上,可以展現善意、在社群上人人平等、表明專頁是關乎粉絲而不是你的理念。下面幾個做法可以供大家參考:
- 週五粉絲專頁
- “推廣你的事業”
- 本週粉絲
9. 舉辦比賽
根據Facebook的規定,舉辦比賽必須使用第三者的應用程式。Tabsite.com的這篇文章指出,專為在Facebook上舉辦比賽用的Apps是一個口碑行銷的好方法。這個做法可以讓粉絲與朋友分享關於比賽的細節,借以增加觸及人數。
10. 建立興趣專題清單
建立興趣專題清單可以有效增加觸及人數,重點如下:
- 加入公眾人物的個人Profile和粉絲專頁以增加受歡迎度
- 圍繞相關的主題
- 加入你自己的專頁/profile
- 經常性地作監測(必要時移除不相關的內容)
- 關鍵:必須教導粉絲和朋友訂閱該清單並加入到“最愛”中。
增加Facebook粉絲專頁觸及人數的10個方法(投影片)
投影片來源:Mari Smith
(圖片來源:deviantart.com)
原文網址:http://www.inboundjournals.com/10-ways-to-improve-your-facebook-reach/
社群行銷和內容行銷: 不可缺少的五個信任元素
社群媒體和內容行銷的核心是客戶對品牌的信任感。那是全方位建立和開拓品牌的基石。缺乏信任,客戶不會相信你的品牌的理念,也不會知道在你的網站、第三者的網站、或在社群媒體網站上該說甚麼。更糟的是,他們更本不會買你的東西-不管你是B2B、B2C、非謀利組織、或個人企業。
行銷專家Heidi Cohen 在這篇文章中,根據最近公佈的2013年《埃德爾曼Edelman信任度調查報告》,總結了五個與信任感相關的因素,供行銷者在擬定社群媒體和內容行銷企劃時作參考。在此與您分享。
五個與信任感相關的因素
1. 信任感的特質
Edelman 的報告揭示了建立信任感的16個具體特質。它們可以歸納為五個類別:
互動度-包括:聆聽客戶的聲音、善待員工、把客戶放在第一位、以及頻繁坦誠的溝通
誠實度-有道德標準、負責任地處理問題和危機、作業透明開放
產品和服務品質-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是新產品/服務/創意的領先者
目標理念-保護和改善環境、透過日常運作解決社會的需求、創造可以正向影響社區的活動、與非謀利組織、政府及第三方合作,共同解決社會上的需求經營績效-有廣受尊重的領導地位;在全球領先企業中有排名;給投資者持續性的財務回報
2. 對發言人的信任度
說到信任感,客戶一般仍然信任學者/專家、公司的技術專家、以及/或像他們的人,多於信任執行長和政府官員。可供執行的行銷秘訣:在產出和發表與公司、產品、品牌相關的內容時,要以學者、相關領域的專家、及技術專家的名義傳播,讓受眾注意、與你互動、並相信你的內容。
3. 信息傳播人的選擇
如果你打算只由學者或專家在社群媒體、自營媒體、或第三方媒體上傳達你的商業信息,那請看一看消費者對不同的信息傳播人的回應如何:
執行長在宣布新產品、財務成績等事項時,所獲的效果最好。
員工在討論職場和產品創新,以及一般商業行為,以及在危急處理方面的表現比較好。
消費者粉絲在評價客戶最關心的事情,如公司如何改善環境、如何支持社區等議題上的效果最好。
4. 對媒體的信任度
在哪裡傳播你的信息,與信息的本身以及由誰來說同樣重要。傳統的媒體和搜尋引擎獲得最高的信任度。從商業的角度看,這是合理的,因為這種類型的媒體比較中立,而一般受眾對它們也比較熟悉。相對只下,社群媒體和自營媒體則提供給公司和客戶一個交流的平台。可供執行的行銷秘訣:在企劃編輯行事曆時,要考慮各種媒體平台的信任度,以及它們會如何反映你要傳播的信息。
5. 通過重複建立信任感
一般而言,64%的潛在客人需要重複聽到一個信息3-5次,才會開始相信;18%的潛在客人需要重複聽到一個信息超過6次,才會開始相信。可供執行的行銷秘訣:在安排社群和內容編輯行事曆時,把這個對於“重複”的需求納入考量。想一下如何重複使用某些內容,以收到內容行銷,和品牌信息傳播的最大成效。
重點思考:建立客戶的信任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信息爆炸的社群和內容行銷的環境裡,尤其困難。品牌要穿透吵雜的聲音,得到客戶的注意,首先要把想傳播的“信息”的可信度考慮在內,並作出改善。
Photo credit: jacobarber
原文出處:http://www.inboundjournals.com/social-media-content-marketing-5-trust-related-elements-your-marketing-needs/
認清社群三要素 發揮品牌影響力
社群的力量,讓世界各個角落的親朋友好能直接互動,傳遞即時的關懷,品牌也搭上社群的滲透力,發揮品牌影響力,讓消費者聚焦在每天觸手可及的行動裝置上。
不過,傳統的廣告訊息傳遞模式為,透過廣告商察覺問題經過腦力激盪後,將包裝好的訊息藉由媒體平台傳遞給消費者,進而改變其消費行為。
放在當今社群網站上,會是如何運作的呢?
首先,廣告商藉由議題發想,激發大眾討論的熱潮,讓消費者本身成為訊息傳遞的媒介,進而影響身邊其他消費者的行為。過去的資訊來源為網路或書籍,而現在想知道最新資訊,則轉為透過網路的分享訊息得知。
社群以人為核心,想藉由社群延伸品牌的網絡,必須要先洞悉三個要點:
1. 使用社群的目的為何?
我們除了必須清楚知道「誰?在哪裡?講什麼?」之外,還要清楚知道我們使用社群的目的(KPI),才可以選對工具對症下藥完成任務。因此,在所有行銷活動開始前,目的的確認是相當重要的。
2. 什麼驅使消費者主動分享品牌的訊息?
「內容,是王道!」這趨勢是越來越明顯,每一個訊息、每一個PO文都必須要有故事,不是強硬的把品牌要溝通的訊息灌輸給消費者而已,我們要以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用消費者習慣的口吻溝通、用消費者喜歡的語調陳述。因此,除了要內容要吸引人外,讓消費者感覺像朋友聊天一樣的自在,才有機會讓消費者主動分享訊息。
3. 如何讓消費者融入品牌,讓他們也引起其他消費者的興趣?
認同感!品牌要讓消費者融入品牌,愛上品牌,就不應該只單純告訴消費者產品優勢,而是要更深一層的跟消費者講故事、傳達理念,唯有深度、感性的溝通才有機會讓消費者認同,而這些消費者才會有機會成為忠實的顧客或是代言人,並且影響、引起其他消費者的興趣。
總結來說,品牌的社群不外乎把重心放在這三大要點上。要發揮品牌最佳的影響力,勢必要將消費者視為整個社群架構的核心。只要能掌握消費者的心態、動態,品牌不用過於刻意呈現商品的優點,消費者自然地就會是最好的代言人!
作者 : 奧美社群團隊 更新時間 : 2013/06/06 06:27:19
原文網址: 動腦新聞 http://www.brain.com.tw/News/NewsContent.aspx?ID=18733#ixzz2Vrpr5q4c
***更多社群新知,歡迎至奧美公關藏經格
放在當今社群網站上,會是如何運作的呢?
首先,廣告商藉由議題發想,激發大眾討論的熱潮,讓消費者本身成為訊息傳遞的媒介,進而影響身邊其他消費者的行為。過去的資訊來源為網路或書籍,而現在想知道最新資訊,則轉為透過網路的分享訊息得知。
社群以人為核心,想藉由社群延伸品牌的網絡,必須要先洞悉三個要點:
1. 使用社群的目的為何?
我們除了必須清楚知道「誰?在哪裡?講什麼?」之外,還要清楚知道我們使用社群的目的(KPI),才可以選對工具對症下藥完成任務。因此,在所有行銷活動開始前,目的的確認是相當重要的。
2. 什麼驅使消費者主動分享品牌的訊息?
「內容,是王道!」這趨勢是越來越明顯,每一個訊息、每一個PO文都必須要有故事,不是強硬的把品牌要溝通的訊息灌輸給消費者而已,我們要以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用消費者習慣的口吻溝通、用消費者喜歡的語調陳述。因此,除了要內容要吸引人外,讓消費者感覺像朋友聊天一樣的自在,才有機會讓消費者主動分享訊息。
3. 如何讓消費者融入品牌,讓他們也引起其他消費者的興趣?
認同感!品牌要讓消費者融入品牌,愛上品牌,就不應該只單純告訴消費者產品優勢,而是要更深一層的跟消費者講故事、傳達理念,唯有深度、感性的溝通才有機會讓消費者認同,而這些消費者才會有機會成為忠實的顧客或是代言人,並且影響、引起其他消費者的興趣。
總結來說,品牌的社群不外乎把重心放在這三大要點上。要發揮品牌最佳的影響力,勢必要將消費者視為整個社群架構的核心。只要能掌握消費者的心態、動態,品牌不用過於刻意呈現商品的優點,消費者自然地就會是最好的代言人!
作者 : 奧美社群團隊 更新時間 : 2013/06/06 06:27:19
原文網址: 動腦新聞 http://www.brain.com.tw/News/NewsContent.aspx?ID=18733#ixzz2Vrpr5q4c
***更多社群新知,歡迎至奧美公關藏經格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2012年Facebook最佳企劃:美妝連鎖Sephora十五日驚喜
2012年Facebook最佳企劃:美妝連鎖Sephora十五日驚喜
社群網絡是美妝達人的聚集地,他們喜歡在各平台上分享令人生火的商品,引起一波波話題。美國知名美妝連鎖店Sephora看準趨勢,用心規劃活動贏得粉絲歡心。Sephora呼朋引伴,與產品供應商合作,在Facebook上激起粉絲高度回應。
Sephora團隊籌劃了「十五日美妝驚喜」(15 Days of Beauty Thrills)抽獎活動,平時在店面鋪貨的美妝品牌提供獎品,種類包括指甲油、眼影和精華露。(圖一)為什麼品牌樂於配合Sephora、提供免費贈品?因為Sephora粉絲專頁有3百多萬粉絲,品牌藉由參與活動換得露出機會。Sephora的行銷總監Bornstein說:「Sephora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廣大聽眾,對於品牌來說,參與這項活動有正面效果。對我們來說,品牌也是最好的夥伴,支援我們所籌劃的所有活動。」
15項「驚喜」包括一輛Fiat汽車(Gucci內裝車款) 、四人免費同行巴黎參加「Make Up For Ever Academy」,以及市價5,000美金的購物券。除此之外,活動期間只要上網消費,就有機會獲得精美小禮物。
(圖一 Sephora團隊籌劃「十五日美妝驚喜」抽獎活動)
這個活動在5月21日揭開序幕,官方網站、實體店面和各個社群平台協力宣傳。品牌在Facebook專頁上順勢建立app活動,僅限粉絲參與。每個午夜小編都會在上面預告明日驚喜,吸引許多尚未按讚的粉絲加入。
行銷總監Bornstein表示,品牌也有花費預算下Facebook廣告,目標聽眾設定在18~35歲、熱愛美妝與時尚的女性。廣告獲得非常好的回饋,官方粉絲人數的成長幅度與平時相比上漲六倍。行銷總監認為,活動能成功有三大因素:
• 成功的活動規劃
• Facebook上放置獨家消息
• 準確的廣告宣傳
活動期間互動率大幅上漲,活動後一週,這股熱潮沒有消退,粉絲持續在專頁上分享消費經驗,與品牌互動。Sephora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美妝討論平台,粉絲透過平台認識產品、發覺靈感,並且學習美妝新知。粉絲專頁也兼具客戶服務功能,客服部門在上面與粉絲溝通,回答問題並收集回饋意見。Sephora團隊也會在專頁上發佈訊息,詳細說明公司的每個嶄新規劃。
除了大型活動「十五日美妝驚喜」以外,粉絲專頁上還有一個很成功的例行活動—「Fan Fridays」(圖二)。在每個星期五,Sephora都會提供特別的禮物給粉絲。行銷總監Bornstein表示:「我們竭盡所能提供有趣的事物,顧客便會定時來拜訪,看看我們有什麼新玩意兒。」她認為Sephora不是一家普通的促銷公司,所以盡量避免老套的招數,比起折扣或打折活動,他們訴求更新潮的第一手贈品,讓社群粉絲死心塌地關注Facebook專頁。
(圖二 Sephora粉絲專頁上每週五的例行活動「Fan Fridays」)
社群網絡是美妝達人的聚集地,他們喜歡在各平台上分享令人生火的商品,引起一波波話題。美國知名美妝連鎖店Sephora看準趨勢,用心規劃活動贏得粉絲歡心。Sephora呼朋引伴,與產品供應商合作,在Facebook上激起粉絲高度回應。
Sephora團隊籌劃了「十五日美妝驚喜」(15 Days of Beauty Thrills)抽獎活動,平時在店面鋪貨的美妝品牌提供獎品,種類包括指甲油、眼影和精華露。(圖一)為什麼品牌樂於配合Sephora、提供免費贈品?因為Sephora粉絲專頁有3百多萬粉絲,品牌藉由參與活動換得露出機會。Sephora的行銷總監Bornstein說:「Sephora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廣大聽眾,對於品牌來說,參與這項活動有正面效果。對我們來說,品牌也是最好的夥伴,支援我們所籌劃的所有活動。」
15項「驚喜」包括一輛Fiat汽車(Gucci內裝車款) 、四人免費同行巴黎參加「Make Up For Ever Academy」,以及市價5,000美金的購物券。除此之外,活動期間只要上網消費,就有機會獲得精美小禮物。
(圖一 Sephora團隊籌劃「十五日美妝驚喜」抽獎活動)
這個活動在5月21日揭開序幕,官方網站、實體店面和各個社群平台協力宣傳。品牌在Facebook專頁上順勢建立app活動,僅限粉絲參與。每個午夜小編都會在上面預告明日驚喜,吸引許多尚未按讚的粉絲加入。
行銷總監Bornstein表示,品牌也有花費預算下Facebook廣告,目標聽眾設定在18~35歲、熱愛美妝與時尚的女性。廣告獲得非常好的回饋,官方粉絲人數的成長幅度與平時相比上漲六倍。行銷總監認為,活動能成功有三大因素:
• 成功的活動規劃
• Facebook上放置獨家消息
• 準確的廣告宣傳
活動期間互動率大幅上漲,活動後一週,這股熱潮沒有消退,粉絲持續在專頁上分享消費經驗,與品牌互動。Sephora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美妝討論平台,粉絲透過平台認識產品、發覺靈感,並且學習美妝新知。粉絲專頁也兼具客戶服務功能,客服部門在上面與粉絲溝通,回答問題並收集回饋意見。Sephora團隊也會在專頁上發佈訊息,詳細說明公司的每個嶄新規劃。
除了大型活動「十五日美妝驚喜」以外,粉絲專頁上還有一個很成功的例行活動—「Fan Fridays」(圖二)。在每個星期五,Sephora都會提供特別的禮物給粉絲。行銷總監Bornstein表示:「我們竭盡所能提供有趣的事物,顧客便會定時來拜訪,看看我們有什麼新玩意兒。」她認為Sephora不是一家普通的促銷公司,所以盡量避免老套的招數,比起折扣或打折活動,他們訴求更新潮的第一手贈品,讓社群粉絲死心塌地關注Facebook專頁。
(圖二 Sephora粉絲專頁上每週五的例行活動「Fan Fridays」)
故事行銷正強大!網路寫手媒合平台火紅。
根據 Techcrunch 的報導,位於美國舊金山的網路寫手媒合平台 Scripted 在近日獲得了 Crosslink Capital 和 Redpoint Ventures 的投資,總金額達到 450 萬美元。
什麼是網路寫手媒合平台?簡單地說,就是為有文字、圖像內容生產需要的公司,找到合適的內容生產者。
目前 Scripted 上頭共有 80,000 位網路寫手,已經有超過 1,000 間的公司透過 Scripted 的寫手來為自己的網站或是社群媒體生產內容;Scripted 的收費標準為 500 字一篇的文章要價 39 美元,一則社群媒體的 PO 文售價 1 美元,Scripted 再和寫手按合約來收取不同比例的佣金。
Scripted 的寫手幾乎都不是專業的記者,多半是白天有正常工作,利用下班時間來為 Scripted 寫文章;這可能和經濟不景氣,人人都要掙第二份薪水有關。但根據 Scripted 的瞭解,其實推動人們加入 Scripted 的動力,有很多是因為樂於分享他們在某一領域或某一項興趣的熱愛;Scripted 的存在,為他們媒合到一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的舞台,在那發表他們的想法。
但這類的工作媒合平台在網路上多得是,在台灣就一堆數字人力銀行,為何會有創投家特別投資這間專注於網路寫手媒合的 Scripted 上呢?這原因可以從 Scripted CEO Sunil Rajamaran 的訪談中瞭解到,Sunil Rajamaran 說:對我們而言,只要這間公司有網站,他就是我們的客戶。現在,每間公司都必須擁有內容生產的能力!
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不能靠那些垃圾廣告連結來開拓客源,消費者已經懂得如何過濾那些訊息。應該要做的是動之以情,你甚至可以不用去說明產品內容,但要告訴消費者為什麼這個產品對他有益。
Sunil Rajamaran 提到的「讓消費者覺得這產品對他有益」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就是讓其他的消費者說給他聽,或是請一個不是這間公司的第三方專業人士來發表看法,這樣消費者會比較容易聽得進去。
面對社群媒體的影響以及現在所有公司都必須具備內容生產能力的趨勢;大量內容生產的需求產生,加上一群想分享自我看法、專業或只是想在網路世界走紅的人;供需都有了,我想創投家們就是看到了這樣的情形,才願意砸錢投資在 Scripted 上的。
(資料來源:TechCrunch;圖片來源:felipesetlik, CC Licensed)
原文網址:http://techorange.com/2013/06/07/scripted-funding-redpoint-crosslink/
什麼是網路寫手媒合平台?簡單地說,就是為有文字、圖像內容生產需要的公司,找到合適的內容生產者。
目前 Scripted 上頭共有 80,000 位網路寫手,已經有超過 1,000 間的公司透過 Scripted 的寫手來為自己的網站或是社群媒體生產內容;Scripted 的收費標準為 500 字一篇的文章要價 39 美元,一則社群媒體的 PO 文售價 1 美元,Scripted 再和寫手按合約來收取不同比例的佣金。
Scripted 的寫手幾乎都不是專業的記者,多半是白天有正常工作,利用下班時間來為 Scripted 寫文章;這可能和經濟不景氣,人人都要掙第二份薪水有關。但根據 Scripted 的瞭解,其實推動人們加入 Scripted 的動力,有很多是因為樂於分享他們在某一領域或某一項興趣的熱愛;Scripted 的存在,為他們媒合到一個能夠被更多人看見的舞台,在那發表他們的想法。
但這類的工作媒合平台在網路上多得是,在台灣就一堆數字人力銀行,為何會有創投家特別投資這間專注於網路寫手媒合的 Scripted 上呢?這原因可以從 Scripted CEO Sunil Rajamaran 的訪談中瞭解到,Sunil Rajamaran 說:對我們而言,只要這間公司有網站,他就是我們的客戶。現在,每間公司都必須擁有內容生產的能力!
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不能靠那些垃圾廣告連結來開拓客源,消費者已經懂得如何過濾那些訊息。應該要做的是動之以情,你甚至可以不用去說明產品內容,但要告訴消費者為什麼這個產品對他有益。
Sunil Rajamaran 提到的「讓消費者覺得這產品對他有益」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就是讓其他的消費者說給他聽,或是請一個不是這間公司的第三方專業人士來發表看法,這樣消費者會比較容易聽得進去。
面對社群媒體的影響以及現在所有公司都必須具備內容生產能力的趨勢;大量內容生產的需求產生,加上一群想分享自我看法、專業或只是想在網路世界走紅的人;供需都有了,我想創投家們就是看到了這樣的情形,才願意砸錢投資在 Scripted 上的。
(資料來源:TechCrunch;圖片來源:felipesetlik, CC Licensed)
原文網址:http://techorange.com/2013/06/07/scripted-funding-redpoint-crosslink/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負面口碑催化正面效應 95%經營者信任社群
翻譯:劉牧葳
在社群媒體中表現優良的品牌,是否具備共通特質?為了解決此則命題,社群媒體研究機構NextStage以美國與加拿大為據點,監測四百多家公司,包括知名大廠和地區性品牌(Alberto-Culver、Boston Scientific、Gucci America、Pioneer North
America和Walgreens等),觀察這些品牌從2009年到2011年的整體表現,NextStage歸納出幾項有趣的數據,描繪一個品牌成功的社群經營模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以下的兩個概念,或許會讓行銷人員倍感困惑,卻是激發社群影響力、不可或缺的催化劑。
79%經營者理解 - 負面口碑也有正面效益
當人們在社群專頁上批評品牌,就讓他們去說吧!不要消弭這些聲音,也不要封鎖他們的帳號。這種說法聽起來很瘋狂,但仔細想想,反對者在官方專頁上留下意見,品牌人員能看到完整的抱怨細節,也比較容易找到解決方法。另外一個好處是,部份支持者看見官方釋出誠意處理,會樂意主動聲援品牌,和反對者溝通對話。負面口碑引起一連串行為,反而為社群專頁注入活力、凝聚社群力量,幸運的話還能讓反對者回心轉意。
有研究指出,只有正面意見的社群專頁,很難帶動口碑聲量;正面和負面口碑混雜的專頁,反而有最旺的討論熱度。經營社群專頁像料理菜餚,負面口碑則是一小戳鹽巴,想要嘗起來更美味,就要撒上一點來調味。有人可能會想進一步發問:正面與負面口碑的比例要多少才算正常呢?據研究指出,單計算使用者產生的內容(UGC),正面與負面口碑相比,最完美的比例是4.6比1。
95%經營者信任社群 培育意見領袖(influencer)
在社群媒體的時代,品牌建立社群,並信任社群成員,已是不可推翻的遊戲規則。有些行銷人員卻拒絕遵循這項規則,他們習慣炒作宣傳廣告,不願意站在粉絲的角度思考經營方針,這類型的行銷人勢定要錯過很多好機會。優秀的社群經營者尊重社群成員,時常傾聽和回覆,並能依照粉絲的建議做改善。長久下來,品牌將會培養出寶貴的人才,其中一種是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說的「村落長者」(village
elders)。這種角色結合「意見領袖」(influencer)和「糾察」(police)兩種身分,比起擅長操作技巧的行銷人員,他們更擅長察覺社群異音和特異份子,並有能力整合社群成員。一旦品牌出現危機,借助他們的力量,便能更快地安撫成員、平息躁動。
品牌不必施壓禁止成員發言,也能安然渡過危機。近期有調查指出,建立值得信賴的社群,在網路間有長遠的正面效應。尤其當人們不再信任大眾傳播媒體,更凸顯了社群的重要性。信任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志趣相投的粉絲因此而聚集,自然而然強化了社群歸屬感。品牌要竭盡所能守護這種社群,以滿足人們的歸屬需求。
品牌不必施壓禁止成員發言,也能安然渡過危機。近期有調查指出,建立值得信賴的社群,在網路間有長遠的正面效應。尤其當人們不再信任大眾傳播媒體,更凸顯了社群的重要性。信任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志趣相投的粉絲因此而聚集,自然而然強化了社群歸屬感。品牌要竭盡所能守護這種社群,以滿足人們的歸屬需求。
原文出處:http://www.imediaconnection.com/content/33547.asp
如何在社群媒體占有一席之地?
譯文 :劉牧葳
品牌網路行銷策略成功與否,社群媒體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在Facebook或Twitter等社群網站露出,對產品、客戶服務和品牌形象,絕對有加分效果。不過,僅僅建立粉絲專頁,並在頁面上發佈促銷新聞是不足夠的;為了吸引客戶並留住消費者的心,社群行銷人員應更加積極,不僅要提供對粉絲有價值的資訊,更要與粉絲互動。
如何達到上述目標呢?以下提供四項建議:
1. 與粉絲保持良好互動,並且提供客戶服務
在每個地點和時機上,顧客都可能與品牌互動。不要錯失任何機會,傾聽顧客對品牌的想法。傾聽之後,品牌將能提供最好的客戶服務。尤其在社群媒體上,品牌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回應顧客的問題、解決各種疑難雜症,這些舉動會讓粉絲感動,並讓所有潛在消費者和網路使用者瞭解,品牌願意付出心力關懷顧客。
2. 透過群眾外包(Crowdsource),賦予粉絲決策的權力
社群媒體是一條雙向的道路,在Facebook上,粉絲可以與品牌溝通,做一對一的互動;相反地,品牌也能利用Facebook與粉絲保持聯繫,並從事簡單的市場研究,瞭解他們的想法和喜好。舉例而言,當品牌要發佈新產品時,可以在粉絲專頁上詢問粉絲偏好甚麼顏色、最喜歡產品的哪一種功能。不用花一毛錢,品牌就可以得到有價值的市場調查。更重要的是,品牌賦予粉絲參與決策的機會,讓他們的意見或是創意成為商品。自然而然,這些商品必定更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獲得銷售佳績。
3. 注意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以之為借鏡
古人有言:「親近你的朋友,更要親近你的敵人」。涉及商業領域時,這句話就更加重要了。品牌不僅要瞭解競爭品牌,更要關心身處於相同利基市場的公司。對手在社群媒體發佈的動態,不論互動結果是好是壞,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分析對手的表現,觀察他們如何舉辦比賽、給予獎勵,再把成功的概念套用到品牌的行銷策略,將有正面的影響。
4. 打造品牌專業形象,定期分享產業知識
在專業領域上,除非品牌願意分享它所掌有的知識,否則沒有人能瞭解它的內涵。長期提供祕訣和建議,並回答產業相關問題,品牌將能成為知識產製中心,塑造其專業的形象。從現在起,開始策劃一個完整的內容共享策略。每天回應問題,並針對最新產業消息分享自己的觀點。除此之外,定期舉辦產品會議或粉絲專頁聚會,也是一個好方法。決定會議的主題,訂下日期和時間,品牌要讓粉絲瞭解,無論他們提出任何問題,都能在會議上得到滿意的解答。
品牌網路行銷策略成功與否,社群媒體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在Facebook或Twitter等社群網站露出,對產品、客戶服務和品牌形象,絕對有加分效果。不過,僅僅建立粉絲專頁,並在頁面上發佈促銷新聞是不足夠的;為了吸引客戶並留住消費者的心,社群行銷人員應更加積極,不僅要提供對粉絲有價值的資訊,更要與粉絲互動。
如何達到上述目標呢?以下提供四項建議:
1. 與粉絲保持良好互動,並且提供客戶服務
在每個地點和時機上,顧客都可能與品牌互動。不要錯失任何機會,傾聽顧客對品牌的想法。傾聽之後,品牌將能提供最好的客戶服務。尤其在社群媒體上,品牌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回應顧客的問題、解決各種疑難雜症,這些舉動會讓粉絲感動,並讓所有潛在消費者和網路使用者瞭解,品牌願意付出心力關懷顧客。
2. 透過群眾外包(Crowdsource),賦予粉絲決策的權力
社群媒體是一條雙向的道路,在Facebook上,粉絲可以與品牌溝通,做一對一的互動;相反地,品牌也能利用Facebook與粉絲保持聯繫,並從事簡單的市場研究,瞭解他們的想法和喜好。舉例而言,當品牌要發佈新產品時,可以在粉絲專頁上詢問粉絲偏好甚麼顏色、最喜歡產品的哪一種功能。不用花一毛錢,品牌就可以得到有價值的市場調查。更重要的是,品牌賦予粉絲參與決策的機會,讓他們的意見或是創意成為商品。自然而然,這些商品必定更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獲得銷售佳績。
3. 注意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以之為借鏡
古人有言:「親近你的朋友,更要親近你的敵人」。涉及商業領域時,這句話就更加重要了。品牌不僅要瞭解競爭品牌,更要關心身處於相同利基市場的公司。對手在社群媒體發佈的動態,不論互動結果是好是壞,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分析對手的表現,觀察他們如何舉辦比賽、給予獎勵,再把成功的概念套用到品牌的行銷策略,將有正面的影響。
4. 打造品牌專業形象,定期分享產業知識
在專業領域上,除非品牌願意分享它所掌有的知識,否則沒有人能瞭解它的內涵。長期提供祕訣和建議,並回答產業相關問題,品牌將能成為知識產製中心,塑造其專業的形象。從現在起,開始策劃一個完整的內容共享策略。每天回應問題,並針對最新產業消息分享自己的觀點。除此之外,定期舉辦產品會議或粉絲專頁聚會,也是一個好方法。決定會議的主題,訂下日期和時間,品牌要讓粉絲瞭解,無論他們提出任何問題,都能在會議上得到滿意的解答。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五大要素 看你的「影響王」擴散力夠不夠強?
(Brain.com 2013-05-02)【奧美社群論壇】在數位行銷的擴散環節中,相信不少行銷人會選擇安排有力的「擴散者」、「影響王」(INFLUENCER)。
所以,像是知名部落客、關鍵意見領袖(註)成為行銷人必備的INFLUENCER。但如果要確認如何在同類型的品牌、產品挑選「合適」的INFLUENCER,或是區分各自的選擇差異時,怎麼判斷你的INFLRNCER,IN不IN?
在選擇INFLUENCER時,知名度以及個人經驗或許是行銷人「初選」時的標準。不過,也可以用「INFLUENCER 5」系統來衡量,讓你的INFLUENCER永遠是該類最IN人選。
1.瀏覽人次(Page View)
瀏覽人次是選擇「熱門」INFLUENCER的首要標準,但部落格總瀏覽人次與部落格成立時間有著必然關係,粗略判斷總瀏覽人次,往往會埋沒後起之秀,所以選擇以「當月平均瀏覽人次」作為該項判定顯得更為合理。
2.站外連結度(Inbound Link)
INFLUENCER貴為影響者,除在社群網站「站內」的目標族群會主動瀏覽其部落格外,從站外搜尋瀏覽更是其人氣的一大來源。從搜尋引擎下手,觀察與「關鍵字/產品」連繫度高的部落客,模擬目標族群搜尋行為,找出族群最容易看見的INFLUENCER。
3.社群平台數(Social Graph)
多平台的露出是擴散的「基本配備」,尤其是在Facebook獨霸的時代,擁有成熟、大量粉絲團的INFLUENCER更是首選,因為同時擁有兩個或以上的社群平台露出,可以讓擴散更有力。
4.互動深度(Depth)
隨著與目標族群溝通的深入,瀏覽人次和被看到已經不是選擇的必然要件,是否深具「互動」,更是在選擇最佳人選的另一基準。從留言、分享以及按讚總數作為比較數據(以近一個月文章作文統計樣本數),讓你的INFLUENCER名單更具深度。
5.發文頻率(Frequency)
一個不活躍的INFLUENCER絕對不是一個最佳的品牌影響者,高頻率與粉絲溝通不僅能吸引更多新舊粉絲的瀏覽與加入,更是增加與粉絲黏著度的最佳途徑。一個活躍的INFLUENCER除文章能快速達成行銷者所賦予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外,更能在短短的行銷期間帶進最大的效益,讓你擴散事半功倍。
基準判定(Benchmark)
上述INFLUENCER 5的判定標準提供行銷者一套系統化依據,但什麼是比較的基準呢?
因「類」制宜為一切判定的基準,根據各類INFLUENCER現有數據,制定一套規則可以讓你的判定更具有可靠性。例如觀察熱門美妝部落客,並以他目前的與網友互動的狀況,來制定一套標準:每月平均瀏覽人次為五萬以上,平台數4個或以上,討論量100筆以上,每週發文頻率4篇以上。
以這樣的標準定下第一順位INFLUENCER基本數值,再依序遞減制定第二及第三順位數值,最終確定「影響數排名」(INFLUENCE RANKING)。
INFLUENCER的擴散就像是一道大眾所知的「家常小菜」,而系統化的判定基準INFLUENCER 5則是料理中的「秘密武器」,不僅能意會,更能言傳,在制定好策略與創意之餘,讓你的INFLUENCER永遠最IN!
***更多社群新知,歡迎至奧美公關藏經格
原文網址:動腦新聞http://www.brain.com.tw/News/NewsContent.aspx?ID=18566#ixzz2S740T9DQ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澳洲旅遊局: 內容和社群媒體行銷的9堂課
當多數的品牌、行銷業者都在忙著為自己或客戶的產品服務作行銷時,澳洲旅遊局卻要思考如何為整個國家作行銷。三年前,他們就開始踏上“沒有甚麼比得上澳洲”的企劃案。
三年後的今天,澳洲旅遊局經營出一個最熱門的Facebook粉絲專頁,吸引了超過419萬名最忠誠、高度互動的粉絲。根據澳洲旅遊局總經理Andrew McEvoy的資料,在2012年,澳洲旅遊局是Facebook、Google+、以及Instagram上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而他們今年執行的“世界6個最佳的職業”企劃,在世界各地收到了超過50萬筆申請。
我們一般都不會把旅遊業和創新的內容行銷或社群行銷連結在一起。事實上,數位行銷的複雜度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以駕馭。最近BBC才在虧損的情況下出售了Lonely Planet頻道;Google在2012年8月才購入的旅遊指南公司Frommers,也在最近把它賣回給原來的創始人。
因此在這種不穩定的經濟環境和不願冒險的經營心態下,澳洲旅遊局又是如何致勝的呢?答案就在於他們精心建構、貫徹執行的內容和社群媒體企劃中。在這裡與大家分享其中的構思和具體執行流程啓發我們的9堂課:(參考資料與文章)
1. 內部的社群媒體團隊
雖然澳洲旅遊局的社群媒體團隊只有三人,但是他們卻是整個內容和社群策略的幕後主腦。
可以說,整個企劃的成功,建立在他們一個很高明的想法上:“我們最終要的是,讓我們的400萬位粉絲、2,300萬位澳洲居民、以及610萬位曾經在去年來過此地的遊客,成為全世界最龐大的社群媒體團隊,和我們國家的親善大使。”
要在網路上達成這個目標,這三名內部的團隊用策展的方式,把他們從澳洲居民和旅客那裡收到的數以千計的照片,展示在社群媒體上,成功地把“內容產出”這項工作轉移到社區成員身上。
因此他們大部份的時間盡力都投放在以下這個工作上……
2. 用戶生成內容(User-Generated Content)
澳洲旅遊局運用Facebook的Photoboard應用程式,邀請粉絲把關於澳洲的圖片呈交到專頁上。然後把這些圖片加到“星期五粉絲圖片”的名冊中,最後再把最棒的圖片重新發佈到Facebook和Instagram上。
這個三人團隊認為,呈現澳洲自然景觀的最佳做法無疑是透過圖片,而粉絲也知道旅遊局可能會把這些圖片作推廣用。因此,他們讓……
3. 粉絲成為親善大使
在澳洲旅遊局的專頁上,粉絲提供的一張圖片,很可能就會獲得幾千個讚、分享、及留言,讓攝影者有一個展示成品的機會,同時也讓其它粉絲評選他們喜歡的作品。在過程中,兩者都成為創作或評選作品(內容)的專家,他們都樂於……
4. 參與口碑行銷
澳洲旅遊局認為,旅遊地點的決定大都倚賴口碑,因此會把粉絲、市民及遊客視作對品牌(澳洲)的擁護者。由於一般人都對於出遊會考慮滿多的,因此對於品牌來說,在社群上對自己的回憶/體驗所作的分享非常重要。
而要讓你的品牌在人們心目中佔有重要地位,必須要人們常年與你保持互動,直到他們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澳洲旅遊局在這個認知上保持一致性的做法,因為他們明白……
5. 客戶是故事裡的英雄
用電影“星球大戰”來作比喻,澳洲旅遊局把自己當成是那個有智慧的Yoda,在粉絲(Luke Skywalker)、也就是故事的英雄的耳邊低語。把說故事的權力交給粉絲,是澳洲旅遊局的行銷企劃獲得成功的關鍵。他們的策展內容佔總體內容的95%,並相信要讓……
6. 粉絲擁有內容
把FB專頁交給粉絲可以說是澳洲旅遊局最大的轉折點,讓他們獲得高度的互動率。當Facebook在2011年推出時間軸後,他們還邀請粉絲利用這個主題,分享很久以前的圖片,讓整個時間軸充滿了遊客早於1910年拍攝的標誌性的照片。他們還……
7. 適時運用Newsjacking(劫持新聞)
“Newsjacking” 是一種利用聳動的即時新聞注入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以博取媒體關注的做法。當發現某個新聞/故事/話題在社群媒體上獲得廣泛互動時,澳洲旅遊局會利用這種機會作推廣用。2012年12月21日的“末日”預言就是一個例子。但是他們也不會過於認真投入其中,因為他們懂得如何……
8. 讓故事自己發展
社群分享無疑是澳洲旅遊局策略中不可或缺的部份。當粉絲分享圖片時,他們同時也觸及了各自的社交網絡,無形中也鼓勵朋友加入這個分享的隊伍,把每則貼文的觸及率和病毒式散播擴大。旅遊局不停地測試不同的故事和反應,因為他們知道……
9. 每個社群平台都有自己的規則
在一開始啓動Google+的專頁時,澳洲旅遊局把他們在Facebook上致勝的經驗如法搬到Google+上。但是透過一個PO文實驗,他們發現某種PO文類型的互動率在Google+上激增,讓他們明白,每一個平台都需要作各自的測試和確認。
內容行銷的成功關鍵
澳洲旅遊局在社群媒體上獲得的成功,在旅遊業界是前所未見的,整個企劃在2012年幫助澳洲吸引到610萬名遊客,比2011年增加4.1%。總結成功的關鍵,與他們製定的三個目標有很大的關聯:
- 有意識地捨棄單向的信息傳播形式,轉而利用社群媒體的參與性特質
- 把焦點從“沒有去過澳洲的遊客”,轉向本國居民和曾經到訪的遊客,讓他們成為品牌的親善大使
- 倚賴市民和過去的遊客分享他們的故事並擁有自己的內容,建立一份對澳洲的自然的自豪感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品牌口碑行銷再思考
(Brain.com 2013-04-17)近期三星的口碑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地,此時,有作口碑行銷的品牌大致有兩種反應:
第一種,糟糕了,要是我被發現怎麼辦?
第二種,還好我不是韓國企業。
的確,我也很慶幸你不是韓國企業,也不用到韓國強打台灣品牌,但更讓人關心的是,如果我的口碑提案也被傳頌於市,我究竟該怎麼辦?更深入的問題是,如果我要重新思考我的口碑提案,該怎麼做?
先釐清幾個問題:
1. 衡量工具不足導致不健康觀念
看遍國內外的口碑測量工具,都緊扣著口碑數量(Number of Buzz)、口碑佔有率(Share of Voice)和正負面口碑比(Sentimental Analysis)三大指標,在圖表上的呈現。
也因為只能衡量出這三個指標,在各項的口碑提案中,就只能鼓勵行銷人員要先創造大量的口碑、並成為產業中口碑市佔率第一的品牌。最後則是不能有負面口碑。
為何說這會導致不健康的觀念?因為社群的觀念是「激發」大家的討論和互動,而非「創造」出大家的討論和互動。行銷人員為了達成衡量指標,就只好用創造的方式來執行口碑行銷。
圖一:social@Ogilvy的核心觀念—激發口碑
2. 不健康觀念造成「小蜜蜂策略」
為了要創造口碑但又避免被直接查到IP位置,品牌就只好委請口碑行銷公司對論壇進行小蜜蜂攻勢,於是,你就能想像到K書中心的景象,每人一台電腦,數個帳號,針對不同的傳播活動,每人有著不同的任務,有人發主文、有人負責回文,一切就待總司令下令,小蜜蜂就會全面出動。一旦未達目標,就繼續補強。
於是,你會看到站方固定時刻就會公佈「不受歡迎帳號」,而特定版面總是會熱鬧非凡。
此時的執行人員,多半已不確定品牌整體的傳播策略和目的,他們的工作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創造出足夠的口碑。
3. 小蜜蜂部隊塑造負面觀感
當數量足夠時,品牌就開始關心品質的問題。Adobe EMEA的社群策略長Jeremy Waite提醒,社群媒體是用來提昇品牌價值。如果你的餐廳東西不好吃,社群媒體不可能幫你把它變成珍饈美味。(註)
[圖片來源: Jeremy Waite, head of social strategy at Adobe EMEA]
相信很多人看了這段話都會覺得很有道理,但實際作業時仍希望透過口碑塑造「神機」;為怕手機缺點被發現,只要有人攻擊我,就派小蜜蜂反擊;為怕汽車有負面口碑,就努力傳播正面聲量。
於是,網路上的神機、神車、神乳液、神瘦身法綿延不絕。短時間,看來很神,但在網路世界裡有什麼事能隱瞞得住呢?一旦被發現手法,名聲馬上就臭掉。
這時你會發現,過往認真的小蜜蜂策略,居然成了品牌的殺手,這樣,值得嗎?
建議的口碑行銷策略
1. 釐清目標
口碑行銷的目的要擺在教育和創造興趣。有些產品的功能無法透過官網或廣告做完整的說明,品牌只好透過論壇或其他的社群平台,進行更完整的說明,教育消費者相關的功能。
而為了能讓不同的族群都瞭解產品特色,就必須按照各平台的興趣不同,創造獨特的產品撰寫角度。這樣的文章能引發點閱和討論,就表示教育和激發興趣的目的達到了。
依據這樣的目標,口碑傳播的工作中,就不應該有包括攻擊別人或神化自己,整體的原則應是忠實地呈現消費者購買前該知道的訊息,並增進購買品牌產品的機會。
因此,與其衡量創造出的數量,不如把創造口碑的時間拿去思考角度,並認真計算激發出的口碑數量才更恰當。
2. 把握真實的原則
巴菲特曾說過:「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用兩個標準來衡量每一個行為:不但保證是合法的,而且還要保證,即使是一位充滿敵意而且聰明能幹的記者報導我們的這一行為,並發表在國家級報紙的頭版頭條上,我們也會感到高興。」這個原則,也適用於網路世界。
與其找一夜情的小蜜蜂,不如尋找對你品牌有興趣的消費者來進行口碑行銷,培養一輩子的關係,提供給他們獨特的關係,讓他們能發自內心地寫出產品的好,並具有熱忱地捍衛產品。透過這樣的關係培養,就算被網友揭露彼此的關係,也只是被發現一段正常有健康的關係。
因此,在口碑行銷時,當你透過真實的關係、真實的交流而創造出真實的口碑,你也不用擔心上了隔天的報紙頭版,
總而言之,的確,行銷人總會覺得大家都在作,我們這樣做也沒關係。但正如巴菲特說的,聲譽就像是高貴的瓷器,很難保護卻很容易破碎,一旦碎了就補不起來。你是不是真的有承擔聲譽破碎的勇氣,或願意選擇一條可長可久的路,這是你的選擇。(本文轉載自126的數位影響力--口碑行銷≠創造神機)
註:Adobe EMEA的社群策略長Jeremy Waite:Social Media doesn’t fix anything. It just amplifies things. If your restaurant sucks, it just sucks harder in social media. It doesn’t make your chicken fingers taste better or your beer taste bolder. Social media is not a good place to go if you’re terrible at what you do.
原文網址: 動腦新聞 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8505#ixzz2QsCq0hRI
作者 : 王CJ 更新時間 : 2013/04/17 00:16:24
多元發聲的時代素人無所不在
根據DMA數位行銷協會最近的研究數據顯示,2012年台灣整體數位廣告營收市場規模達到116.01億新台幣,較2011年成長13.6%,其中社群口碑行銷,持續穩定成長13.2%,金額為9.46億,佔整體總額的8.1%,市場普遍預期社群口碑行銷才正開始,未來幾年仍將維持兩位數的成長走勢。
回顧網路廣告的演進,剛開始是以文字鏈結(text link)和橫幅廣告(banner)為主的形式,而後隨著頻寬不斷放大,廣告版位也順勢加大,並在創新技術的引導之下,逐漸發展成多媒體表現的展示型廣告(Display ads),緊接著又在影音廣告的推波助瀾之下,繼續把網路廣告的投放量放大。另一個關鍵是關鍵字廣告的引進市場,為網路廣告形式和計費模式導入全新概念。它依據消費者鍵入搜尋關鍵字的使用情境,而出現高度關聯的廣告訊息的作法,可以比一般展示性廣告更精準地接觸到消費者,又採取點擊才收費(cost per click)的計費模式,很快地搶佔了網路廣告大片江山。目前為止這兩項廣告形式分別攻占網路廣告量的56.1%和30.5%,形成網路廣告的主流,屹立不搖。
當然,之後陸續有一些新型式廣告模式推出,包含以點擊計價的部落格聯盟廣告(AD sense),以成交計價的聯盟廣告(Affiliate),關鍵字廣告也出現其他變體,內文關鍵字廣告和關聯性關鍵字廣告等形式。這些創新的廣告形式都曾風行一時,但整體而言,並未脫離展示型廣告和關鍵字廣告兩大廣告主流形式。
直到最近幾年,網路廣告才有了重大的演進,社群媒體口碑行銷穩步發展成了數位行銷的另一股主流浪潮,從下圖呈現的歷年網路廣告量成長趨勢可資為證。
對於社群媒體與行銷的盛行,策展時代(CURATION)一書的作者佐佐木俊尚,他在書中提出精闢的見解,他說:「這是資訊交換的典範轉移,大眾媒體的內容傳播力量沒落,而另一方面共享內容的平台全球化,並逐漸變成強大的基石」。回過頭看台灣的網路環境,的卻如此,全球化內容平台和本土社群平台在這裡互相輝映,激盪出燦爛的火花。
PTT提供快速、即時、平等、免費、開放且自由的言論空間,聚集了青年學子和無數鄉民在此發表觀點和進行論戰,是平面和電子媒體最關注的社群平台之一。各類型興趣主題討論區,如汽車3C產業的MOBILE 01,彩妝產業大集合FASHION GUIDE、 URCOSME、親子網BABYHOME、遊戲網站巴哈姆特、休閒旅遊的背包客、位學生族群服務的優勢網,和許許多多綜合型的論壇網站像是台灣論壇、卡提諾等,都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換資訊熱烈串聯情感的空間。以問與答形式進行討論與分享的雅虎知識+,則是另一種重要的內容共享平台,這類型使用平台的入門門檻低,對於初級網路使用者而言,簡單的提問與獲得解答是非常方便和實用的交流方式。
當然論及共享內容平台,不能忽略掉一度成了數位行銷的顯學的部落格行銷,曾經有人高喊「今後是部落格的天下」,那時期廣告界熱衷於舉辦和部落格相關的活動,邀請知名部落客親身體驗並發表見證,引來為數可觀的追隨者。後來,又聽到有人大喊「現在是素人分享的時代」,廣告界又大舉投入素人試用大隊,企圖靠著口耳相傳的病毒式力量,帶動品牌口碑的擴散。部落客行銷至今在發動體驗行銷的應用上,仍然在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最後,不能不提到的是FACEBOOK,這是一個強大的全球化共享內容平台,擁有超過一千四百萬個使用者帳號,在台灣每個帳號平均朋友數達208人,平台的運作巧妙地利用人與人之間的串聯,地點與資訊整合、實體與虛擬緊密聯繫起來。這種傳播分享資訊的新模式徹底改變了人們消費的態度,尤其是在品牌符號正逐漸失去光環的時候,消費者更加在意的是消費的體驗內容,包含商品本身的功能特色和附帶的說明資訊與情境或服務細節等周邊其他事務,也就是圍繞這些消費項目周圍的脈絡、情境。
繼部落格行銷之後,FACEBOOK行銷是你不得不之知道的另一支顯學。
毫無疑問的社群行銷風暴已經來襲,社群媒體與人串聯而取得與分享資訊的傳播環境,品牌不能再以傳統的觀念用誇大的廣告轟炸消費者,而要尋求與消費者形成持續且強固的信任關係,方能獲取最大利益。底下歸納出社群行銷三大策略為本文作出結論:
1. 仔細傾聽並積極回應
要找出適切的興趣社群在那裡並不簡單,要辨識誰是有影響力的素人更不容易。必要時仍需透過專業的公司提供監看技術和顧問諮詢。品牌若能竭盡所能專心傾聽並積極回應熱情的粉絲,並激勵其難能可貴的熱情,這些粉絲正是品牌最有力的推廣者。
2. 找出忠誠粉絲,鼓勵參與
在社交平台上,顧客和企業的關係不再是一剎那,而是持續的關係,這種持續的關係,英文稱之為engagement(中文暫譯成約定)。品牌可以透過持續舉辦活動,監測出那些粉絲主動「發文」、「回應」和「分享」文章,及後續他們有多少好友繼而參與了活動。
3. 跨平台活動,擴大交友圈
經常舉辦品牌活動能夠活絡社群,並激發粉絲們的熱情和感染力量。根據觀察,社群口碑行銷走在前端的一些品牌,已經理解如何以社群平台做為中心點,整合品牌的各項可用行銷資源,在招募粉絲和擴散訊息串聯方面持續創造極大化動能。
在社群媒體發達的今天,人們生活在所謂的「數位生活空間」之中,消費者搖身一變成數位生活者,企業在這個時候,若能順勢扮演數位生活服務者的角色,隨時貼心留意社群裡消費者的需求,讓企業和消費者在主客之間互相引發共鳴,共享價值或興趣,相信可以激盪出美好的未來。
(作者:黎榮章 現任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創辦人)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結合社群媒體與內容行銷贏得更多消費者的心
你還在尋找可以遇見潛在客戶,或是引導潛在客戶達成交易,及提高留客率的管道嗎? 社群媒體與內容行銷的並行可為天作之合。 成功的訣竅就在於如何將社群媒體平台與內容行銷巧妙的作結合。 而你又需要哪些內容來讓你的行銷策略走向有利的十字路口 ?
1. 吸引潛在客戶
所有潛在客戶在作購買選擇時會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有哪些選擇”?
許多成功的企業品牌都是經由社群網站與這些潛在客戶溝通及提供產品相關訊息,並且引導消費者造訪相關諮詢網站以幫助客戶完成有資料根據的採購決定。這又是如何辦到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訊息文章的發表。
消費者每天在社群網站上搜索、分享及消費網站上的內容資料。 這些內容資料顯示的形式通常是一個大標題,再加上簡短的敘述然後附上連結至企業官網。 企業必須主動將這些資料寫成內容與正在尋求購買抉擇解答的潛在客戶作分享。
舉例Charles Schwab財務規劃公司如下。 Charles Schwab成功的示範將潛在客戶轉換為成功交易的過程。 對在Facebook上剛開始尋找適合自己產品服務的網友提供免費資料與網站連結。
另一種吸引目光注意的方式為網路研討會和講習會。 此方式可以對在作購買決定初期的潛在客戶展現你的專業和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諮詢。 如下Cleveland Clinic公司在Twitter上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Cleveland Clinic放上了其網路研討會的報名登入連結來吸引有需要癲癇手術的Twitter使用者目光。 此企業與潛在客戶的溝通開始於社群網站,但藉由網路研討會及登入報名這些動作的延續,將潛在客戶轉換為可能交易客戶。
溫馨小提示: 關於產品或服務的對話經常從社群網站上展開,但須注意一定要有額外的內容來做支持。 你的社群網站行銷負責人必須要很清楚公司有哪些資源可以提供給這些潛在客戶。
2. 轉換潛在客戶成為實際交易
一個預備要做採購決定的消費者會問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哪個產品/服務最適合我”? 企業要成功的在社群網站上得到客戶必須創造與散佈對於形成買賣強而有利的重點內容。 向正在尋求解答的潛在客戶證明你的產品服務比其他家更有價值。 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放上示範影片。 另一個可以增強消費者信心進而得到成交的方式就是實際案例分享。 實際成功案例分享可讓潛在客戶放心的往下做決定。
下圖為Mayo Clinic在Facebook上分享其移植人工心臟手術的成功案例,藉此宣傳及證明企業在專業領域上的成就。
第三個可提供內容的方式就是正式的白皮書〈包含有論點支持的各類數據、圖表和案例〉。 白皮書內容較冗長但對於許多的B2B行銷者來說,白皮書是一項幫助買家做最後購買決策的重要文件。
溫馨小提示:在讓客戶與他的鈔票說再見前,製造及提供客戶在尋求的問題的解答。 而這個解答可藉由社群網站平台散佈。
3. 製造高留客率
買賣成交後客戶的最後一個問題會是“我對自己做的決定感到開心嗎”? 而這個滿意度關係到客戶之後的留購率與是否會介紹更多其他的客源前來。 同樣的也可以利用在社群網站上發佈行銷內容來維持客戶的滿意度與幸福感。 提供售後服務支援資料內容就是一種維持客戶關係絕佳的方式。
下例 Crazy Egg 軟體公司所使用的策略就是在社群網站上直接提供客服、技術支援資料以減少間接客服專線的使用,大舉提高消費者滿意度.。Crazy Egg大可把社群網站的這些問題請客戶聯絡他們的技術部門或是撥打客服專線。 但Crazy Egg巧妙的運用了在社群網站上使用內容行銷的優勢而將問題直接一一解決。
另外一個製造高留客率,提高消費者忠誠度的方式就是提供使用者最成功的實例。 企業可以經由創造客戶成功使用其品牌產品/服務的內容來教育其他客戶並提高客戶滿意度。 還有一個提供內容的方式是個案研究。 在轉換潛在客戶階段個案研究可使用於提供論點證明,之後的功用為可提供指引來維持現有顧客。
上圖例Unbounce軟體公司經由提供個案研究來告訴客戶什麼是使用其產品最佳的示範與不良示範。
溫馨小提示:我們都知道尋找新客戶遠比維持現有客戶所需花費的成本與時間要來的多。 靈活運用社群媒體平台作為客戶服務工具可以快又直接的提高客戶滿意度、回購率與得到熟客所介紹的新客戶。
最後總結
社群媒體和內容行銷是相輔相成。 Twitter、Facebook或是LinkedIn絕對不是你與客戶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要吸引潛在客戶、形成交易到維持高留客率,社群媒體與內容行銷的運用只是你無止境的行銷與客戶服務策略其中的一部份而已。
許多老客戶或是潛在客戶正在使用社群媒體。 好好計畫你的內容行銷策略。 確定你的社群媒體行銷者了解且善用企業各項資源,為觀眾祭上一場完美演出。
原文出處: http://www.socialmediaexaminer.com/how-to-attract-more-customers-with-content-marketing/#more-33072
翻譯:王怡君
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數位先知還是網路笑匠 社群行銷該找哪一位?
還在找部落客嗎?社群這麼大,也該試試看其他的合作方式吧?每個人對於社群的認知同,看法也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分享、有的人喜歡批判,當然,也有的人拼命轉載與分享只為了要討一個讚。也因為如此,讓我們的社群生活精彩多元。
但是,平台這麼多,不找部落客我們該找哪一類呢?會不會到時主題失焦又惹毛鄉民了?相信品牌一定都有被部落客或是媒體朋友訓斥過的經驗,在社群興起的同時,我們似乎除了部落客與媒體之外,還要面對百百款廣大網友們,這種站在第一線的親密接觸,的確是令行銷人頭大的問題…
不過請別擔心!經過統計,我們歸納出了社群常見的十種人,並且依照這十種人的行為模式去分析他們的心理,讓我們在面對他們或與他們接觸的時候,可以將議題與對話拿捏的恰到好處,讓品牌不論是在粉絲團、部落格、影音頻道、論壇討論區,都可以完美的結合他們的特色產出議題,至於這十種人長什麼樣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分享狂:將生活每一個事件、每一分鐘都和他人分享,不論透過文字或圖片,通通分享就對了,但大多數訊息都與自身生活相關。
秘訣:這種人簡單的說就是相當的自戀,以自我為中心,如果要跟他打交道,把話題網他身上繞就對了!唯一要擔心的是,可能產品只佔了他自拍照的1/10不到…
2. 笑匠:希望他人覺得自己很有趣,信息大多數帶有幽默感,發表的分享主要是為了取悅他人,即使大家覺得不好笑,也沒有關係。
秘訣:這是個好相處的夥伴,只要有趣沒有什麼是不能聊的,網路KUSO影片最適合他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幽默與低級只有一線之隔,這部份的議題要拿捏的很仔細,避免產生反效果。
3. 討讚者:分享內容主要是為了他人贊同,尤其是希望得到按讚或是分享之類的行為回饋,內容不拘,只要有讚跟回應,什麼都可談。
秘訣:這種夥伴比較含蓄,不過樂於互動,會是很好的散播者,但是通常也比較沒有自己的觀點與想法,這時候我們產出的素材與議題就變得相當的重要,我們得幫他好一切…然後…就讓他們分享吧!
4. 先行者:此類分享者希望位於信息鏈前端,在傳導過程中,扮演著比他人更早得知的角色,很多訊息都是由此種分享者開始。
秘訣:先行者也可以稱為社群先知,他們對於自己的專業或是興趣相當的敏感,毫無意外的,他們大部分都是該領域的達人或專家,如果要歸類出最重要的接觸對象,他們肯定會是第一位,這種先行者是相當具有數位影響力的。
5. 寂寞者:為了得到他人注意及關心。
秘訣:這跟討讚者看起來似乎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實際上卻截然不同,討讚者會與朋友們緊密的互動,寂寞者在貼完多愁善感的文章之後,應該就默默的飄向雲端了…這種夥伴很適合做品牌以及情感面向的傳播,如果要講心事或是某種意境,找他就對了!
6. 攝影師:主要透過分享照片來傳達想法,毫無疑問的instergram有大量此類的用戶。
秘訣:不要懷疑,如果有漂亮的產品照片或是品牌故事,交給他們就對了,建議可以把這些夥伴一起帶到記者會或是活動現場,拍出來的照片絕對具有生命力可以撼動人心!
7. 轉載者:這類的人透過轉載他人的言論,不管是名人或是朋友來表達自己想法。
秘訣:這可以歸類於八卦站,有任何蛛絲馬跡他都可以先知道,需要注意的是他們多半並沒有耐心,只要議題一過就沒興趣了,也就是在第一時間合作可以,之後的宣傳建議找其他人來進行深度溝通!
8. 書呆子:專門的分享專業知識及糾正他人。
秘訣:這部份,基本上新聞稿跟產品介紹都可以不用準備了,除了資深的產品經理或是工程師之外,應該整個地球都不會有人比他們更專業。與他們合作要注意的是他們比較特別的脾氣與個性,只要取得他們的信任之後,你會發現你身邊會瞬間多了一位熱情的顧問。
9. 後行者:大量相同訊息已被分享後才跟著發表意見。
秘訣:這就是一般的大眾,或許在分類中並不如前面的類型那麼的鮮明,但是他們卻是最重要也是容易忽視的一群,唯有他們的單純與可愛,才可以知道真正的消費者聲音,他們是品牌與產品最好的免費焦點訪談對象,如果想知道活動成不成功?問他們就對了!
10. 新聞閱讀者:將新聞的內容及時的在網路更新。
秘訣:他們多半有自己的觀點,並且善於批判與辯論,善惡分明!在執行企劃或是活動之前,不妨多問問他們的觀點,看看是否有沒有踩到他們的貓尾巴,引起另外一場網路戰爭。
以上十種人,是社群上最常見的類別,在與他們接觸或是溝通之前,必須要了解他們的特性以及注意事項,除了可以精準的達到傳播的目的之外,還可以避免在社群平台上得罪了方丈,想走也走不了的狀況出現喔!
作者 : 奧美公關 郭子豪 更新時間 : 2013/03/29 07:29:44
原文網址: 動腦新聞 http://www.brain.com.tw/News/NewsContent.aspx?ID=18436#ixzz2Ouxe9wWf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比起臉書粉絲團,行銷人員更應該重視部落格
臉書(Facebook)是個超棒的行銷場所,許多企業早早開始試行在該平台創立粉絲團用於行銷,結果造成的問題是,他們花了太多時間經營臉書,反而忽略部落格,甚至沒想過去創立部落格。
讓我挑明觀點:
臉書不是你家,在那邊玩得再成功,你都得照著老大哥設定的規則走;部落格則真真正正是你家,你想怎麼種花花草草、開趴踢,你都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別誤會,我不是在呼籲從今以後別用臉書!做為行銷策略的一部份,臉書粉絲團是很好的主意,可是,它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成為重點。
為什麼呢?因為部落格比臉書更適合擔任行銷大任!
其原因主要有 5 點:
一、部落格在 SEO 上有絕對優勢
部落格的 rich content 容許文章內包含對 SEO 友善的代碼(如 hypertext、heading…)並生成對外公開的獨立頁面,基於技術原因,部落格文章和臉書貼文的 SEO 能力對比起來,等同無限大比零。如果你考慮透過 SEO 手段拓展公司業務,自然不該忽略用部落格的這項優勢去爭取搜索引擎的排名。
二、部落格的 RSS Feed 培養忠實觀眾
這方面,部落格相比臉書主要勝在兩點:
1. 讀者專注性高,訂閱部落格 RSS 的讀者比臉書 feed 的讀者更忠實,意即他們會花費較多的時間閱覽你要傳遞的資訊。
2. RSS 訂閱者數字有更高的顧客轉換率,因為臉書 feed 讀者通常只有一部份是有效的,大部份人恐怕「讚後不理」。
三、部落格發文的宣傳成效更高
請注意臉書存在的 3 重限制:
1. 臉書上所有內容只有會員可瀏覽。
2. 你必須「讚」過臉書粉絲團後,才能在牆上收到他們的消息。
3. 有些粉絲團不「讚」看不到內容。
相對的,部落格文章一旦發表,即允許任何人轉貼到任意社群網站平台上,不在社群網站上的人也能輕鬆查看。
考慮到總有人沒有臉書帳號,或不習慣使用臉書來接收資訊,你不能讓臉書粉絲團成為唯一的小世界,不能假設大家都會上臉書。資訊統一發表在公開的部落格,能確保你的公共關係最優化,價值傳遞也是有效率的。
四、對部落格的控制權更大
你幾乎擁有部落格的所有控制權,這意味你能有更多的彈性去執行活動,比如:
1. 你可以增加社群分享按鈕,容許讀者轉貼到臉書以外的社群網站,如噗浪、Google+、推特。
2. 你可以辦個投票,並為每次投票活動留下讀者的回應紀錄,不用侷限於臉書給的投票功能。
3. 你可以貼一張大海報、發起 banner 串聯活動,提供方便拷貝的連結,並用排版得當的文本去導引更多讀者參與。
這些都體現了自家部落格擁有的控制權優勢。
把臉書粉絲團或是部落格當成行銷工具用,方法千變萬化,但如何把它們效能發揮到最好,則需要真的動動腦筋。
五、更高的點擊率
情況類似於 feed 的有效讀者,部落格訪客的點擊率遠高於臉書,並且一旦讀者造訪你的部落格,他們花時間多點閱幾篇文章的可能性也很大,同樣的事,你想讓臉書讀者來做可就難了。某人對你的粉絲團按讚,並不等於他們打算有意識地繼續收看你的內容,更別說那些在牆上看到連結也不想點擊的人。
顯然,臉書巨大使用者群自有它的優勢,但你必須特別留意其封閉性以及讀者的特殊心態。為了避免讓所有的內容產物白白埋葬在逝去的時間軸中,網路行銷最好以部落格為中心、社群網站為輔助來進行,切勿混亂焦點。
[ 媒體與商務 ] 於 2013-03-18 10:48:05 發布 Tags :seo、網路行銷、部落格行銷 關於作者 Kero Yu
http://techorange.com/2013/03/18/blog-is-more-important-than-fbpage/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機皇延賣/口碑效應 宏達電忽略了
號稱宏達電新機皇的「新hTC One」,因缺料看起來將延後至三月底開賣。
由於無法及時上市,影響宏達電本季營收,目標達陣將變得困難。但當宏達電「新hTC One」延後開賣之際,南韓三星卻於此時在紐約舉辦Galaxy S4新機發表會。這對宏達電的經營,不啻雪上加霜?
雖然iPhone 5S發表的傳聞不斷,但蘋果公司還是口風很緊,堅持沒有。因為iPhone 5去年九月甫發表,蘋果深知要賣到熱潮退去,才需要發表新機,斷沒有用自己的新手機(即使可能是iPhone 5S),去與當前主力機種對打的道理。
但這種簡單道理,宏達電懂嗎?去年底推出蝴蝶機,是高階智慧型手機,在台灣、日本等地區大受歡迎,我們要買都要排隊等一陣子。宏達電理應打鐵趁熱,持續行銷蝴蝶機,簽影視紅星連串造勢,甚或為它變花樣吸引年輕消費族群。
不此之圖,反而在蝴蝶機的熱爐上澆一盆冷水。那就是,離蝴蝶翩翩飛舞不到五個月,又發表主力新機hTC One,自己打自己,頓時讓蝴蝶斷翅、讓潛在消費者變心,排蝴蝶機的紛紛改成排hTC One,現在hTC One又因缺料延遲,hTC的支持者不氣炸才怪。
除了研發新手機,其實宏達電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尤其在系統軟體方面。蘋果的iPhone為什麼歷久不衰,就是因為非常穩定和速度快的iOS作業系統。反之,hTC用谷歌設計的安卓作業系統,為了要適應各種硬體,設計較開放和簡單,致各手機大廠必須自己調適與優化,hTC在這方面還要大力加油,連這種軟體優化腳步,看起來也輸給南韓三星,真令人憂心和傷心。
如果只注重新機硬體功能,容易迷失於外表的炫耀,但消費者每天使用手機,最重要的還是「使用者經驗」,這對一家廠商的口碑很重要,因為口碑是現在網路時代的無價之寶。如果hTC不好好解決手機系統的當機、應用軟體反應速度慢等問題,壞口碑勢必會一直困擾hTC,也會讓消費者因此將hTC,列入拒絕往來戶。
未來絕對是智慧型手機時代,甚至將取代遙控器、各種卡片(信用卡、悠遊卡等)、數位相機和攝影機,手機市場和手機科技是每個國家和科技廠商的重要命脈。hTC有過機會,現在振衰起敝也還不算晚,但一定要有經營策略和研發重點與特色,否則前有蘋果和三星,後有Nokia、微軟和黑莓,一不小心就會毀了自己、甚至台灣的手機產業。
【聯合報╱張瑞雄/台灣觀光學院校長、雲端計算學會理事長】
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如何應對社群媒體上的「小惡魔」!
自從社群媒體平台發達以來,越見強壯的消費者大軍可以隨時隨地的在網路上舒發對於品牌產品的不滿與抱怨。 甚至很多例子是惡意攻擊多過於真正尋求幫助或是產品服務。 不管你的企業規模為何,這些永遠都是「對的」消費者,在網路上的激進言論可以輕易對品牌企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就以往經驗來看,這些不滿的消費者言論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大類:
1.真誠型: 因購買品牌產品服務遇到使用問題確切尋求解決方法與答案。
2.挑撥離間型: 喧嘩取寵來間接說服其他網友不要購買你的服務或產品。 其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品牌在社群網路上的錯誤回覆來更加大作文章
遇到以上兩種消費者言論別緊張,因為此正是品牌的大好機會向全世界展示企業重視消費者意見及對產品服務的重視。 善加利用社群行銷策略便可化敵為友,甚至讓其成為新粉絲或顧客。
下面列出行銷者在社群網路上回覆消費者不滿言論的五個秘訣:
1. 在第一時間回覆。 讓消費者有越多時間等待等於是讓其儲備更多的精力與絕技。 第一時間一定要讓留言者及所有人看到並知道你已經聽到他的聲音且正在積極處理中。
2.絕對不要顯現出任何負面的情緒或是諷刺揶揄性言語。 品牌任何細微的情緒性回覆絕對是被消費者大作文章的好機會,相對的這也是個向世界展現企業高EQ高格局的大好舞台。
3.個人化的回覆與服務。 企業的客服系統都已私人化且顧客可看見每個客服人員的姓名或是員工編號。 品牌社群媒體發言人在回覆不滿消費者的言論時也應個人化,直接尊稱客戶姓名以及回覆後應附上屬名。 目的讓消費者感覺被直接尊重而不是官方敷衍了事。
4.直接朝解決方法進行。 讓消費者感覺到你正朝著尋找解決方法努力著,不是只想安撫他的情緒停止吵鬧而就不了了之。
5.必要時可私下溝通。 企業在第一時間於社群媒體上做出正確回覆之後可用訊息、電話或是email直接與消費者連絡以求更快速的解決問題。 問題解決後也不要忘記在社群媒體上發佈結果以顯現企業品牌的服務與效率。 更是一個大好機會在網路上宣傳其品牌的高等級顧客服務形象。
如果這些惡意的留言還是持續不退,這些小惡魔只是想等著看你在大庭廣眾下出糗而已。 你能做的只有保持禮貌、理性,提供該有的協助,並讓所有人都看見你正盡最大的努力在解決問題。 或者試著提供免費小禮物讓消費者感覺到你的誠意與歉意。 不管如何,絕對不要在社群媒體上發生爭辯落入惡魔的圈套。
原文出處: http://www.entrepreneur.com/blog/225094
善用社群媒體平台 提升顧客服務品質
翻譯:曾乙申
當今通訊潮流以手機稱霸,並使用社群媒體風氣高昂:許多人寧可傳簡訊或發電子郵件也不願意以傳統的打電話方式聯絡,另外也有人偏好從網路上來汲取新聞以及最新資訊。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顧客服務之上,以於社群媒體平台上尤其是。起初,人們只是上網抒發、抱怨,可能原因來自於經歷了不良消費經驗、突遭取消的班機或者令他們心生不滿的產品。然而,某些洞燭機先的品牌商慢慢領悟到與這些在網路上表達不滿的人們互動溝通是有可能獲得好處的。每一個張貼於網路上的負面評語或顧客服務事件都能夠轉變成改善人們對於品牌觀感的大好機會,並藉此提供驚人的服務以贏得客戶的心。
利用社群媒體來當作顧客服務工具,並且藉此將持異議者轉化成代言人可以是十分快速、容易並且效果可靠的。身為消費者的一方,不但能夠在此平台上讓大眾聽到自己的聲音,並且能迅速地獲得品牌商的服務;而身為品牌商者,則能夠藉此證明自己在乎這些聲音、願意傾聽並切付出加值服務。在不久的將來,透過社群媒體平台來經營管理顧客服務即將普及全球。
以下為企業透過社群媒體平台植入顧客服務時可參見的五個訣竅:
1. 除了品牌自身的帳號,另外建立一品牌顧客服務帳號
為了保障顧客隱私以及避免品牌主帳號頁面凌亂,建議除了品牌自身擁有的帳號之餘,應另外建立一以提供顧客服務為宗旨的帳號。當一顧客於主帳號頁面張貼訊息、表達不滿時,品牌應立即回應,答覆內容除了表示已接收到此訊息,並應通知對方品牌將透過另一個顧客服務帳號來接手後續服務。此舉不但於公眾場合(品牌主帳號頁面)宣示品牌負責任、傾聽的真摯心態,並且於保護隱私場合(品牌顧客服務帳號)亦有效率地提供後續服務──實質的幫助。
2. 顧客服務 刻不容緩
當顧客於社群媒體平台上表達了不滿或抱怨後,品牌理應盡量於五分鐘內回覆。此顧客已經不是處於最佳心情的狀態下,此時更多的等待並不是很有助益。
3. 讓顧客知道正在與誰接洽
這是一個十分人性化的處理,永遠讓顧客第一手知道自己正在與一個實際存在的人物接觸,而不是由平台另一端神秘的自動答覆系統來處理。舉例來說:「十分抱歉您遭遇了此經歷,我們將竭盡全力來幫助您。──史卡特. L.」就是一個能夠強化親切感的做法。畢竟在知曉對方如何稱呼的情況下,第一層防禦已卸下,如此較有助於互動。
4. 親切至上
品牌應清楚的傳遞關切的態度,並且表示將盡力幫助顧客。這不但是個提供幫助的機會,更是一個贏得額外顧客芳心的大好契機。並且記住,具有侵略性、輕忽性與惡意的態度是絕對須要避免的,並且試圖封鎖消息或操控事態亦是萬萬不能。社群媒體平台是一個公眾場合,品牌的任何動作都有各方人士在監視著,是清楚明白地攤在陽光之下的。
5. 建立一監測系統
品牌應監控所有顧客於社群媒體平台上張貼的訊息,尤其是那些有待品牌去應對處理的。哪些顧客投訴有被解決,哪些尚未處理完成,並且在這之中的過程是如何進行的。藉由這麼一個監測系統,品牌可去探究是否服務團隊有盡了全力來提供幫助,或者能夠更深入的了解顧客與品牌於社群媒體上互動的趨勢。透過這樣子的監測、分析研究,品牌才有可能發想出更佳的應對處理,以期獲得更多品牌忠誠粉絲。
原文出處:http://www.entrepreneur.com/blog/224614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凝聚社群、導熱、擴散力量,讓粉絲替你創造暢銷商品
你可能知道,AKB48是日本當紅的偶像團體。你可能不知道,日本唱片市場自1998年起逐年下滑,然而2011年5月AKB48的單曲,卻打破史上最高的單周銷售紀錄,7天內熱賣133萬4000張。
在這個賣不出CD的時代,AKB48捨棄了從媒體曝光、推動購買的行銷模式;反而從小眾開始,慢慢凝聚擁護商品的粉絲,從製作過程與社群緊密互動,讓商品與消費者一起成長,最後匯聚出驚人的銷售動能。AKB48凝聚粉絲、與社群互動的方式,也許值得每一個行銷經理人參考。
從只有7個觀眾,成為當紅偶像
AKB48的製作人秋元康,是日本娛樂產業有名的「企畫鬼才」,身兼作詞家、小說家、大學教授、電視節目製作人,20年前就曾為美空雲雀(美空???)製作出暢銷金曲。他打造的AKB48成功路徑,與過去所有偶像都不同。
AKB48是由大約48位少女所組成,最初的理念是「可以見面、想看就來」的偶像,因此以秋葉原的劇場為據點,幾乎每天重複著現場演出。許多人對她們的第一印象是:「啊!?一次推出幾十個女孩子,長相普通、也沒有特別會唱歌跳舞,根本記不清楚誰是誰?」
在一般產業裡,大概是「公司一次推出48款新品,外觀與功能都不算特別好」的狀況。試想,什麼方法可以讓這些商品熱賣?
AKB48不把行銷預算用在大眾媒體,而是透過看得到、摸得到的「現場表演」,取代「看廣告、買CD」的消費。在與觀眾面對面的交流中,用每場不同、無法替換的現場體驗,逐漸凝聚出一群粉絲。
AKB48第一場演出只有7個觀眾買票入場的殘酷現實,至今仍被粉絲津津樂道。其實在最初三年內,她們都還被大眾視為「秋葉原宅男的愛好」敬而遠之,單曲銷量平均只有2萬張
然而,秋元康從不擔心AKB48的未來,他認為只要不停吸收社群的意見,調整產品走向、做出精采的表演,就能靠粉絲一傳十、十傳百地打開口碑。也正是這段鞏固「2萬張鐵票」的努力,在累積近千場live表演後,大眾逐漸開始認為「AKB48好像很有趣」。
秋元康曾在《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靠大眾媒體宣傳,人氣來得快也去得快,但體驗過表演現場的粉絲,一旦凝聚就不會再離開。」他也始終對粉絲從善如流,甚至認為「AKB的前進方向由粉絲決定」。
當消費社群體認到偶像竟會聽從自己的心聲而改變,它就不再只是「生產者製造,我需要再買」的商品,而是「隨我的需求而改變,我和生產者共創的商品,當然值得買」,這樣的力量逐步匯聚,最終成為AKB48打破紀錄的銷售動能。
消費者王朝來臨,粉絲經濟取代大眾行銷
管理大師普哈拉(C.K. Prahalad)在《消費者王朝》中表示,隨網路興起,消費者可以輕鬆地結合成主題式消費社群,取得大量資訊,生產者會發現,傳統的廣告、公關活動──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單向溝通開始失效,消費者回應的音量壓過企業。
普哈拉在書中預言,過去B2B、B2C的企業分類已經不夠,新品種「C2B2C」的企業──根據社群的經驗口碑,開發滿足顧客個人化需求的產品──的經濟型態將出現,因此,「學習如何贏得社群的熱烈支持,是今日管理者重要的新技能。」
AKB48成為當紅商品的歷程,的確是「C2B2C」的印證。身為行銷經理,如果你的手上沒有熱門產品、沒有行銷預算,你可以不用失望,因為還可以學習AKB48凝聚粉絲、導熱、擴散的方法,用社群的力量,走出一條不同的暢銷路。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劉揚銘發表日期:2013-01-29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品牌APP必備的四個功能
APP已成為品牌界新平台,以往試著做數位行銷、電子商務的故事行銷,現在各大品牌加碼APP的預算多達70%,為的就是把行銷做到極致,把行動APP當作自己品牌的搖錢樹。
知名行動應用分析機構Flurry 指出,現在人使用APP的時間比瀏覽網站的時間多,品牌公司堅信消費者用APP的習慣及時間未來將超出看電視的時間,而網站跟電視便是行銷界最大的兩大舞台。儘管很多品牌有做APP,但要在App Store跟Goolgle Play能佔有一席之處不難,能一枝獨秀成功的卻少之又少。專家表示是因為品牌的APP設計的太複雜,品質也有問題,以下整理了品牌做自家APP應有的4個功能大原則:
1. 智慧推播─就品牌形象,推出顧客需要的訊息,懂得把顧客應該知道的需求,直接送到顧客「手上」。但要推的恰到好處,不要過度推銷,造成不悅。
2. 在地資訊─地點對很多品牌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在消費者的附近提供活動訊息,促成業績,是行銷人的終極目標。
3. 社群整合─現在人愛分享,美妝通路Sephora就用Pinterest做平台“釘”了不少圖。但APP重點價值是看分享什麼內容吸引什麼族群看,分到哪個平台倒是次要的。
4. 簡便的商務模式-以往大品牌的APP,例如星巴客咖啡,就讓消費者能透過行動支付,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易。現在Coverse推出iOS版本的Sampler APP,甚至能提供更需要考慮的消費,但卻不增加使用上的困難─使用者透過手機鏡頭,試搭不同的鞋款,看喜歡了,直接APP購買。
總而言之,品牌自家的APP,絕對不是只看APP的品質,還需要一些行銷的企劃與巧思。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艾曦編譯發表日期:2013-01-22
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0/id/26201
原文全文出處:mashable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認識臉書情報彙整工具──興趣主題清單
撰文:曾乙申
臉書有一項功能最經常被使用者忽略或低估效用,也就是重新設計過後的「興趣主題清單」。所謂興趣主題清單不只是像Twitter或Google+一樣將朋友們加入關注圈裡,而是能夠有效地幫助企業經營者聚焦在他們所關心的品牌以及人的資訊,而這些對象往往也就是客戶群。再詳細一點解釋,興趣主題清單幫助使用者在眾多感興趣的頁面中(不管是品牌頁面或單一臉書用戶頁面),依據其共通點(清單建立者可自行決定)將之分門別類,並且放入不同主題的興趣清單內。如此一來欲瀏覽特定主題時便方便許多,僅須進入該興趣主題清單頁面中即可。
把興趣主題清單想作一個「傾聽平台」的概念,其主要功能是能夠幫助你監測競爭者、客戶以及業界領先者動態。但要如何建立新的興趣主題清單呢?其實很簡單,在登入情況為使用私人而非公司/品牌臉書帳號的前提下,瀏覽到任何品牌臉書頁面或臉書使用戶頁面時,僅僅需要將滑鼠鼠標移至「讚」隔壁的設定按鈕上,點擊後即會出現一下拉式選項顯示是否將該頁面加入任一清單中。這個功能另有一項方便之處,也就是使用者並不需要按讚也能將感興趣的頁面加進所建立的興趣主題清單中。
在點擊加進興趣主題清單時,你可以選擇建立新的清單或者將之放入既有清單內,並選擇隱私權階層:公開、朋友或僅使用者自身。雖然許多臉書戶多半率先會想要建立「家人」清單或「好友」清單,但清單的使用對於企業經營者而言卻有著不同的意義。以下分享將興趣主題清單轉化成為企業情報工具的三個關鍵策略:
1 隨時更新關鍵客戶動態
建立一個隱私權設定僅使用者本身的興趣主題清單吧,並且將關鍵客戶的個人臉書頁面以及客戶的品牌粉絲頁面都加進去(生意面向可分作B2C與B2B二種)。我們須謹記在心,臉書是一個人們不斷尋求小團體群組感的地方,在這樣的地方人們較容易作各式分享,而這樣又能夠幫助我們隨時接收到客戶的人生重大事件、品牌發展甚至是心情小語…等有用的資訊。隨時更新到客戶的最新狀態理應能夠促成我們與客戶之間建立起更緊密的關係,並且培養知道何時該與客戶接觸,譬如說是在某客戶喜獲麟兒後隨即恭賀他。
2 監測競爭對手
建立另一個隱私權設定緊使用者本身的興趣主題清單,只是這一次要加進去的對象為主要競爭對手的品牌粉絲頁面,如此一來便能隨時閱覽對方的貼文、活動,而最重要的是能夠觀察到該競爭者與其粉絲與客戶之間的互動。監測競爭者是一個掌握業界重大發展的策略,並且亦能夠嘗試針對潛在客戶「試水溫」。舉例來說,假設今天競爭者改變經營方向或在提供優良服務方面失敗了,此時就是個將對方的粉絲或顧客轉化為己的大好時機!另外,監測競爭者同時對於評估品牌社群媒體策略亦能作出貢獻,藉此觀察是否該些策略對於兢爭者有產生衝擊、什麼樣的貼文能夠引發熱烈迴響、哪些類別的粉絲其注意力容易被擷取……。
3 幫自己加分
最後,回歸到回饋給顧客,建立一個隱私權設定為「公開」的興趣主題清單,內含品牌/公司所處業界的產業頁面或專家頁面。這不僅僅向顧客與潛在顧客表示自身關心他們的程度,並且能夠幫助品牌/公司在其事業領域中的定位為一專家角色。
舉例來說,本文作者習慣去整理一列重要社群媒體影響者清單(與作者切身相關的專業領域),並請經常透過興趣主題清單的建立與粉絲們分享。當然,清單中的其中一些人/專家本身為作者的商業競爭對手,但藉著與粉絲分享這份清單與其中免費、又有用的資訊,作者已經悄然地向大眾傳遞一個訊息──他的事業的存在,就是為了支援、服務顧客制定社群媒體相關的策略並解決其中的疑難雜症。
在上述三策略/三清單裡,僅第三種清單的隱私權設定需要設為「公開」。此一公開設定不僅代表著公開給所有粉絲瀏覽,並且亦表示粉絲們可以進一步的將清單分享給另外的朋友,以及臉書使用者可在臉書上透過關鍵字搜尋至此興趣主題清單。當然,如此一來越來越多的人將會認識這份清單,並且知道清單的建立者為誰,進而於無形中增加了建立者自身的威性。好的興趣主題清單是越具有獨特/明確專業性越好,譬如說,雖然臉書上現已有無數行銷相關的興趣主題清單,但其中標的為「SEO專家」(SEO為搜尋引擎最佳化)的清單才是真正具有使用價值的。
原文出處:http://www.entrepreneur.com/article/224634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Facebook Graph Search,社交連結且充滿人味具優勢
Facebook本周揭曉今年度首件大事──全新Facebook Graph Search社交圖表搜尋機制,講到搜尋勢必讓你我聯想到同為網路巨頭的Google,Facebook Graph Search以社交出發,標榜和以關鍵字做查詢、再列出相關結果的搜尋引擎大不相同。
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先生也針對Facebook Graph Search提出其看法,目前看來是從搜尋用戶名字跨出,進而搜尋社交內容,成為真正的「社交搜尋」,其最具價值的優勢在於社交連結、Google在網路上找不到的內容、藏在「讚」背後的關鍵訊息、以及綜合上述三項得到的超重量級巨量資料;因此李開復認為,Google找的是資訊文字、Facebook找的是好友訊息,長期而言Facebook Graph Search絕對可以和Google搜尋相抗衡。
當然,如果認為Facebook Graph Search只是找出好友訊息,那就低估Facebook了;李開復進一步說明,Facebook將會解析所有用戶喜好,包括你還不認識的人或某專家達人,所有在Facebook上活動的網友,其喜好、需求、評論全都包含其中。
可以這樣認為,Facebook Graph Search最終會成為一個具社交連結、又充滿人性的巨大搜尋機制,不但可以包含Google向來的搜尋強項,包括新聞、文字、地圖等較生硬的網路內容,還會包含Google一直無法做好的購物、餐飲、社群、求職、QA問答等較符合「人味」的內容。
李開復舉出Facebook提出此搜尋機制後,美國最大點評網站Yelp股價頓時跌掉7%為例,連華爾街都認為Yelp將會成為Faebook Graph Search服務的頭號犧牲者,其它如夯到不行的商務社群LinkedIn也將飽受威脅。
至於,Facebook Graph Search能否為Facebook帶來最迫切需要的營收進帳呢?李開復也保持樂觀態度看待,認為具針對性的「搜尋」還是廣告主最願意支付廣告費用的模式,只不過仍在起步階段的Facebook Graph Search並不適宜立刻安插來自非好友的推薦內容,李開復猜測Facebook應會藉此機會讓業者先優化其粉絲專頁資訊,再進而開始推廣。
Facebook Graph Search是否很快就能取代Google搜尋呢?李開復認為現在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就連Facebook執行長佐克柏自己都說這是一個長久計畫;老早將Google+徹底融入旗下服務的Google,絕對不會乾坐城下等Facebook攻入,兩大巨頭爭鬥結果為何?李開復說:鹿死誰手還很難預料。
http://www.bnext.com.tw/focus/view/cid/103/id/26170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