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五種社群媒體誤用 害企業毀於一旦

撰文 :林泳舜

社群早已成為當今最強大的媒體平台,它不只讓業主可以隨時隨地與顧客直接接觸,更幫助許多「小品牌」在短時間內聲名大噪。但若使用不當,社群媒體同樣也能使公司業績下滑,甚至浪費大筆的預算,例如投資大量時間在某個消費者根本不會去使用的平台上,或是沒有花時間去分析正確且有益於公司的社群數據。以下提供了五種誤用社群媒體,而導致品牌被摧毀的案例:


1. 品牌的「社群人格」不討喜
不是每個品牌社群都需要表現得很搞笑或是很聰明,一個品牌的社群人格也可以是親切的或使人開心的,甚至不需要那麼商業化。但是切記!若品牌社群主要傳遞嚴肅且重要的訊息給消費者,別忽然天外飛來一筆,在品牌社群上分享「寵物影片」之類的資訊。
此外,除非品牌希望被支持者討厭或群起而攻之,否則社群管理員應該將私人信念與社群事務完全劃分,切勿評論「具爭議性的話題」。舉例來說,廚具販售商KitchenAid就曾經在美國總統大選時,透過社群媒體分享一則歐巴馬總統祖母的消息,結果不但發出這則訊息的員工被解雇,還使公司處在社群危機中。

2. 沒有遵守「社群循環」的規則
如果您想從顧客或粉絲身上獲得「價值」,那就得先提供他們「有價值」的資訊。大部分的社群媒體使用者在分享資訊時,不外乎就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是特別且有趣的,因此,提供他們「具娛樂性」、「有價值」或「值得分享」的內容,會讓使用者更願意轉貼。如此一來才會獲得更多的點擊率、領導趨勢的能力以及改變潮流的轉換力。若不這樣做,那就像對著一間空屋大喊尖叫,除了徒勞無功外,更可能在過程中破壞了品牌的名聲。

3. 沒將「社群」和「銷售」綁在一起
許多品牌同意社群媒體在行銷中的確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永遠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對,他們經常花了很多預算在這部分,卻對創造投資報酬率沒有任何計畫,問題就在於:使用者雖然成為品牌臉書的粉絲,但粉絲無法與顧客畫上等號,建議品牌應善用分析工具,了解社群粉絲與銷售額間的關係。

4. 沒有評估到「真正重要」的數據
社群媒體上有許多「數據」可以幫助管理員「了解」當前行銷的程度,但它並非唯一的指標,也不一定直接與「績效」相關。社群媒體上的相關分析,無法直接看出行銷策略是否成功,因為這類分析主要在追蹤社群媒體的使用程度。
品牌真正要做的,是在社群媒體上找出真正和績效有關的指標,並養成觀察及測量的習慣。舉例來說,Facebook按讚的人數就不是一個好的「績效指標」。因為一個粉絲頁可能獲得數以萬計個讚,但卻沒有人在討論它。而其他績效指標,如:參與度(正在討論我們公司粉絲頁的人數/按讚的粉絲人數)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如此一來便可計算社群媒體流量,並幫助品牌掌握市場範圍。

5. 未聘請「專業的」社群管理員
儘管先前已經有許多管理員出包的案例,但是還是有許多品牌將自己的社群交付給不合格的「社群小編」(例如未經訓練的實習生)進行頁面管理。雖然它們可能私底下有玩過這些社群媒體,但是管理企業社群是兩件極為不同的事!讓生手或無經驗者操作恐怕釀成悲劇!好比說前些日子,紅十字會的一名員工因為不熟悉「社群媒體同時發佈(Hootsuite)」功能,意外將自己喝醉的消息上傳至紅十字會的官方社群上,而非自己的個人版面,導致紅十字會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整頓清理」社群媒體上的混亂。
此外,也不能假設「任何人都有能力完善地管理品牌社群」。企業真正需要的管理員必須能夠了解如何分析社群媒體資料、追蹤結果以及適當修正行銷手法;了解使用者需求,並知道要如何透過不同的媒體與他們接觸。或是,一位能夠將上述所提的兩點都整合在一起的人。

原文連結:http://www.entrepreneur.com/article/228051#ixzz2dnOcmgcz
圖片來源:http://ppt.cc/DfRH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