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口碑行銷成績亮眼 Focus ZX3

【引用資料來原:功典資訊】

Buzz原本是形容蜜蜂飛來飛去,嗡嗡作響,後來衍伸為引發騷動的新事物或流行,而「口碑行銷」便是運用人與人之間的口耳相傳,讓“品牌訊息”得以傳播擴散。

口耳相傳的威力早已無庸置疑,根據一份調查顯示58%的年輕人在選擇汽車時會求助他人意見,53%的消費者會依朋友建議來選擇電影。但企業直到近年來才開始發展一套系統化方式來“創造(create)”口碑,並且開始追蹤分析其成效。

Ford在美國推出Focus ZX3(如下圖)時,由於目標客層是年輕族群(主要是18~30歲的男性),除了不易透過傳統行銷管道接觸,他們通常對於廣告也抱持較高懷疑,行銷人員因而決定採用口碑行銷。首先,透過Fusion Five 的協助,針對五大主要市場:紐約、邁阿密、洛杉磯、芝加哥,以及舊金山,找出120位潮流引領者。這些人中有電台DJ、記者、藝術家和廣告創意人員等,Ford按照個人喜歡的顏色、內裝,提供每人一輛全新的Focus,讓他們免費駕駛6個月。行銷人員唯一的要求就是儘量在日常生活駕駛Focus出入,藉由他們傳播“Focus is a cool stuff.”的氛圍,並請其紀錄前往的地點以及所從事的活動。



這樣的手法果真吸引年輕族群的注意,他們不僅自己購買,有些人甚至還開始主動向週遭朋友熱情地推薦Focus。其業績當然十分亮眼–上市第一年便銷售超過28萬輛,是當年度小型車的銷售亞軍,甚至一度擊敗市場領導者Civic!

由此可知,成功的口碑行銷活動其實是需要注意很多細節。

首先,企業要清楚了解目標族群與其社交網路,以便找出他們所認同的潮流引領者(trend setters)或意見領袖(opinion leaders)。藉由他們的影響力,讓品牌訊息得以擴散至目標族群,促使其採取企業所希望引發的行為。

其次,訊息必須真實而可信(authentic),由消費者主導,行銷人員千萬不可規範消費者言論,更不能設計造假或收買消費者!一旦被發現,不僅嚴重損傷品牌形象,甚至可能引發法律爭議! 2002年Sony被控杜撰影評人的存在,以其名義發表對“騎士風雲錄(A Knight's Tale)”的好評,並加以大肆宣傳,Sony最後必須支付$32.6萬美金的罰款 。

最後,品牌與產品∕服務的承諾才是致勝關鍵,企業在平時就要仔細了解分析顧客反應,無論是正面肯定或是負面抱怨,這些都是幫助企業提昇品牌形象和產品∕服務承諾的無價之寶。在接觸這些意見影響者(influencers)時,企業並非僱用他們,而是希望藉由其社交網路,在群體中散播正面口碑或塑造流行。因此,除非企業能讓意見影響者真正認同、喜愛此品牌和所推出的產品∕服務,他們絕不會主動傳播,更別談熱情地說服他人。

口碑行銷只是戰術,企業必須檢視品牌策略、產品∕服務特性,以及所能提供的利益(unique benefits),並且配合目標族群分析,審慎評估口碑行銷的可行性,並非所有的產品都適用此一手法,千萬別勉強行事。另外,口碑行銷也非萬靈丹,特別是當越來越多企業爭相使用時,整體行銷策略的規劃、搭配與執行,才能真正抓住顧客的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