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革命因社群網路快速串聯而獲致成功,證明了網路力量強大,但也益發使得威權政府箝制網路言論的問題浮上檯面。
■"This is an Internet revolution, I'll call it Revolution 2.0," says Wael Ghonim, a revolutionist and Google executive.
2月11日,埃及前獨裁領導人穆巴拉克正式垮台,埃及革命歷時18天即宣告成功。這場革命因藉由網路發起串聯,故而推進奇速,令穆巴拉克政權難以應變,且其最初發源地正是臉書等社交媒介,可謂是場不折不扣的「臉書起義」。
埃及革命發起組織之一的網路反政府青年團體「4月6日運動」,其聯絡人拉奇德(Walid Rachid)在1月25日示威抗爭一開始,便立刻向1個Facebook反刑求頁面的匿名版主寄信請求協助宣傳。只是令他感到奇怪的是,這位匿名版主只透過Google及時通與他聯繫。事實上他後來才知道,此人正是因革命期間遭囚12天而聲名大噪的Google中東及北非區行銷經理戈寧(Wael Ghonim)。
利用網路 號召群眾
正如戈寧,這次埃及革命的發動者雖為數不多,卻都是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菁英。他們多半畢業自埃及一流大學,身兼醫師或律師等專業身份,卻長年參與反政府活動,並善於利用網路的匿名性以及資訊流通快速等特質,串連社群網路來號召群眾,鼓動革命。
戈寧獲釋後接受美國CNN連線採訪時直言,這次革命是「起於網路,起於臉書」,他也說「這是一場網路革命,我會稱之為革命2.0。」戈寧除了公開表示希望能與臉書創辦人查克伯格會面外,更在被CNN記者問到接下來哪個國家可能爆發革命時,簡潔地答道:「去問臉書吧。」
埃及是繼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之後,短短數月之內第2個革命成功的北非國家,且目前鄰近國家還正紛紛出現骨牌效應。這股革命浪潮之所以急速散播,很大一部分原因得歸功於網路的無遠弗屆。
突尼西亞革命發起同樣與網路脫不了關係。1名突尼西亞大學畢業青年因長期失業,擺攤賣水果維生,卻在去年12月17日遭警方以無照為由取締,激憤之下自焚而亡。此一消息經社群網路傳播不脛而走,結合失業嚴重及物價高漲等社會問題,終於引爆革命,推垮班阿里獨裁政權。
威權政府 即時封鎖
不過,威權政府也會反過來利用網路通訊,箝制或操弄輿論。埃及政府在革命爆發初始,便立刻下達「即時封鎖」的命令,要求當地電信業者配合關閉網路服務。另埃及最大行動通訊商Vodafone,更被勒令必須對用戶發送一通政府簡訊,內容包含「埃及青年請慎防謠言,聆聽理性之聲」等字句。
此類事例不一而足。2005年尼泊爾在提供網路服務的同時,也宣佈戒嚴;2007年緬甸政府一邊鎮壓革命者,一邊中斷網際網路;2009年中國當局因新疆動亂而關閉該省網路通訊通訊,次年全球網蒐龍頭Google更因拒絕配合網路審查,只得黯然退出中國市場。
北京當局早已封鎖了臉書、推特以及YouTube等社交媒介,也以俗稱為「中國防火長城」的機制,全面審查網路內容。自中東革命潮爆發後,若在中國境內上網搜索「埃及」、「開羅」、「突尼西亞」或是「茉莉花」等字眼,檢索結果將會呈現空白。
然而威權政府的戒慎恐懼,恰好反映出網路的革命潛能有多麼巨大。現在科技縮短了政治變革的輪替循環,令原本似乎可維持穩定的局勢,也可能瞬間引爆革命。埃及革命成功的結果證明了社群網路發展的速度與規模皆超乎想像,讓習於掌控媒體輿論的專制政權恐怕從此再難高枕無憂,因為時間與科技可不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
引用自 2011-02-20 工商時報 【林佳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