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跟三聚氰胺說不,有那麼困難嗎?

文:黎榮章(81008)

奶粉、食品裡不添加三聚氰胺,真有那麼困難嗎?

毒奶事件引發奶粉、奶精、食品含三聚氰胺檢驗標準的爭議,紛擾多時;究竟含檢驗標準以內微量成分的商品應該允許上架?還是應該一律下架?每天上演著父子騎驢的戲碼,上上下下、議論紛紛,似乎沒有要結束的跡象。

於是,消費者有了這樣一連串的疑問:奶粉、食品裡不添加三聚氰胺,真的有那麼困難嗎?三聚氰胺應該被允許以添加方式存留在食品之中嗎?需要國外專家幫我們訂檢驗標準嗎?如果非要訂出一個檢驗標準不可,是否就代表允許毒奶可以繼續生產、添加呢?

事件中某知名奶粉品牌,有幾項產品被驗出含微量三聚氰胺。該公司大量刊登廣告澄清,發言人並多次面對記者訪問時表示,其產品均符合國際標準,安全無虞。反指國內沒有三聚氰胺的檢測標準可以依循,應該要和「國際接軌」。言下之意是含有微量的三聚氰胺沒有不對,而國內沒有檢驗標準才是個錯誤!

於是新聞焦點從檢出有三聚氰胺要下架,轉移到含量多少ppm才該下架!

當台上業者、學者和官員在為多少ppm才是合理爭論不休的時候,台下消費者其實早已經看清楚事件的本質:問題不在幾ppm,問題出在三聚氰胺根本就不應該添加在食品裡。

網路上消費者掌握資訊、分享見解的能力和速度,超乎想像。毒奶粉到底是什麼?三聚氰胺為什麼會存在奶粉裡?怎麼被發現的?吃三聚氰胺會怎麼樣?那些奶粉、奶精和食品已經淪陷,不能食用?那些品牌受到這個事件的波及和處理的態度如何?口碑的感染比起大眾傳媒更加深入而且貼近市井小民的心聲。

今日市場已非行銷導向的時代,只用廣告是說服不了大眾的;在今日消費者導向的時代,品質只是滿足消費者的基本條件而已,企業從消費者角度思考、重視消費者關係,才能得到消費者認同與信任。當大部分品牌都可以做到不含三聚氰胺,而有業者卻仍然堅持可含微量,截然不同的企業態度,消費者心理有數。

既然如此,政府也不需硬往火坑裡跳,弄成豬八戒照鏡子的局面,乾脆規定業者一定要標示清楚三聚氰胺含量,一旦標示不符,政府就開罰、公告,讓消費者自然地在市場發揮力量;那麼,再也不會有人敢掐住政府的脖子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