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七大要點 挽救生命垂危的Facebook粉絲專頁

翻譯:劉牧葳

在您瀏覽網路的同時,不妨環顧四周,隨手挑選一件商品,並在搜尋入口網站上輸入品牌名稱。首先跳出的檢索結果通常是公司官網或Facebook粉絲專頁,順勢進入粉絲專頁,在您第一眼的印象中,它的界面設計能吸引目光,讓人忍不住「按讚」支持嗎?

您或許持有否定的意見,因為部份粉絲專頁不僅缺乏良好的規劃,有些甚至形同虛設。在長達半年的時間內,管理者不再張貼新的內容或回應粉絲提出的問題。長年累積下,公司常會決議刪除粉絲頁,並放棄經營社群媒體。實際上,這些粉絲頁不需要邁向自我毀滅的道路,相反地,行銷人員可以思考幾項問題,以重啓粉絲頁的生命力。

一、誰是粉絲?
在成立粉絲專頁前,行銷人員可以先揣想粉絲們的組成背景。例如:坐落於何種年齡層?喜好或上網的習慣是什麼? 初步評估這些細項後,才能決定粉絲頁的結構、標題和頁籤設計。值得注意的是 ,最好「不要」將網路上的粉絲族群與現實中的消費族群劃上等號;在廣大的網路世界中,尚有許多未曾觸及的潛在客戶,等著蘊藏智慧的行銷人員拋出誘餌後躍水而出。

二、誰來經營粉絲團?
通常來說,公司高層管理者會把維護粉絲專頁的責任,全權委託給行銷團隊或公關人員處理。然而,訪客蒞臨粉絲專頁時,不只為了滿足商業交易或娛樂的需求,還會散佈「求職」、「抱怨」等意見,涉及「人力資源」、「顧客服務」等部門的職權範疇。面臨如此繁雜的狀況,純粹倚賴行銷人員,將延宕回應問題的速度。因此,公司應該複製經營官網的經驗,善用粉絲專頁的頁籤功能,劃分不同的區塊,並邀請各部門協助應對該領域的問題。

三、您願意「按讚」嗎?
在粉絲頁成立之初,總會面臨一段無人「按讚」的空窗期。為了快速擴增粉絲數量,許多管理者寄送邀請函,懇求陌生使用者加入粉絲專頁。假如未能提供有價值的附帶條件,使用者將毫無感情地按下「讚」的按鈕,與品牌締結一種廉價又疏遠的關係。
imc2的策略總監 Matt Whitaker認為:「懇求別人按讚前,應該盡可能地豐富頁面內容,取悅新粉絲,讓他們發自內心地認同品牌價值。」想像掛在驢子眼前的那棵紅蘿蔔吧!釋出吸引人的資訊或活動,使用者才能心悅誠服地參與粉絲專頁,並踴躍地分享和回應訊息。


四、該張貼什麼樣的內容?
對銷售者而言,Facebook不僅是販售商品的免費平台,更是宣傳品牌的大聲公;以消費者的眼光來看, Facebook卻是交換生活新知和價值觀的社交平台。 Facebook的界面設計本就以使用者為中心,粉絲在自己的頁面框隔中,預覽他人發表的動態訊息。公司行銷人員所發表的訊息,對於粉絲來說,好比一位初來乍到的賓客。以常理來說,拜訪他人住處,不可能只談論自己的事情。經營粉絲專頁也是一樣的道理,因此Huge的產品策略主管Barbara Pantuso建議:「行銷人員構想訊息內容時,應先鋪陳一種生活形態,再連結到深層的品牌理念。」與其舉著大型看板,拼命地宣傳商品優勢,倒不如引介一種雙方都能認同的生活形態,秀出商品產製過程中的幕後花絮,讓品牌經營更透明化、人性化。

五、如何強化品牌形象?
22squared新興媒體部門主管 Chris Tuff認為:「粉絲專頁的整體視覺呈現,能劇烈地影響品牌形象。」因此,當行銷人員竭盡所能地開懇粉絲專頁上的每一寸土地時,決不能忽略其視覺設計與整體美感。不論是資訊頁的照片,或是客制化的App圖像,任何細節都要追求一致的美感 。

六、是否該進一步劃分客群?
跨國公司早已成立粉絲專頁,台灣代理商還需要建立另外的頁面嗎?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因為在本地消費者的心中,身邊連鎖店發生的趣事,將比原產地的新聞事件更有吸引力。以區域、商品等不同條件詳細地劃分目標群眾,才能抓緊個別社群中粉絲的胃口,讓彼此的關係更親密。

七、還記得行動通訊嗎?
使用智慧型手機和行動通訊工具的族群,每年都以飛快的速率向上飆升。除此之外,據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人們使用手機登入粉絲專頁。因應此種趨勢,未來十年,手機的螢幕大小和長寬比例也必須列入設計粉絲頁面時的考量重點。發佈新訊息時,也應設想此種使用者瀏覽網路的時間,藉此獲得更良好的粉絲回饋。

原文出處:http://www.imediaconnection.com/content/31111.asp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