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來見見Facebook的新聞大使

撰文者:數位時代劉翰謙編譯 發表日期:2011-05-23

你認為Google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Microsoft?Apple?都對,但Facebook的潛在威脅,也許比檯面上的前兩者更值得注意。舉例來說,Facebook已經是握有5%流量的主要新聞出口,雖然相比Google30%左右的流量似乎並不顯著,但不要忘記,Google是有Google News這種專們處理新聞的機制功能,而Facebook靠的只是「口耳相傳」─朋友互相張貼消息到對方牆上。

但最近,Facebook內部對新聞的作法似乎要開始更積極一點,一個月前,Facebook聘請了前新聞學教授的Vadim Lavrusik 成為其新聞專案部門的主管。主要負責回應將「自己」作為品牌經營記者們的需求,以及幫助他們,了解如何讓社群媒體替他們吸引更多的目光。

就跟所有的專家制度一樣,媒體的權威性,在新社交網路工具的發達之下,也受到「群眾智慧」的挑戰,以往媒體說了就等於是事實的情形不再,精明的讀者不但可以輕易比較眾多不同的新聞來源,也能簡單的檢視引用資料的正確性,更可怕的是,他們還能立即分享和評論。這便是大家現在津津樂道的「社群媒體」,也是因此,許多人都認為傳統的媒體已死,記者這樣的工作可能將逐漸式微。

但Vadim Lavrusik 的看法是,專業的新聞意見永遠都應該有,也不會消失,但新的「新聞工具」已然誕生,許多現在的記者,甚至將來立志當記者的人,都應該要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將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作者,而是更複合性的─公關宣傳人員、社群管理員、偵探、駭客,以及說書人。因為以往躲在權威媒體招牌下的無名小卒,透過對新社交媒體工具的掌握,就能夠擁有自己的「新聞品牌」,而「Facebook記者」(Journalists on Facebook)頁面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出現,透過像Facebook這樣平台,未來記者的工作,是為「群」的力量發聲。

即便「專業新聞」不會消失,但上述的說詞,並無法安撫一些傳統權威性媒體,對Facebook等社交媒體的崛起,乃至取而代之的可能,未來Facebook是否想成為新的媒體平台?這才是這些媒體,以及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而針對這點,Facebook的「新聞大使」的回答是,他們完全無意朝這個方向發展,就像他是做為記者/新聞界與Facebook的橋梁,Facebook則是希望做媒體跟社會大眾的「大使」,他們的目標是做一個全面性的社交平台,讓所有人類活動都得以在上面進行,而不是想取代任何現存的活動,就像Google對YouTube的規畫一樣,他們都無意成為「內容」的生產者,Vadim Lavrusik 甚至打了這樣的比方:「我們不像成為NBC之類的電視台,我們只想當『電視指南』。」

來源:FastCompany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