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口碑,決定你的銷售力

本文引用自數位時代五月號「數位服務力大調查」,撰文:林宛芳

實體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口碑流傳,總是會跟隨著時間、空間而遞減其效力。但是當這個最原始的傳遞,加上具有「無遠佛屆」天性的網路平台,其傳布的力量可就非同小可。而這也讓網路口碑研究,從2006年以來,隨著社群網站興起而開始受到注目。

「網路口碑就是市場的晶球,」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創辦人黎榮章認為,網路口碑不僅反映了品牌力量、與消費者親近程度,更可以檢查消費者對傳遞訊息最真實的接受程度。而這些點滴形成的消費者動態,其實就散布在網路的各個角落,重點只在於經營者是否嚐試了解、傾聽,甚至可以透過主動的互動,進一步創造有利於自己的討論與口碑。

黎榮章指出,在消費者瀏覽網頁的時間有其上限的前提下,討論時間自然也受限。因此一般來說,網路口碑都是呈現「勝者全拿」(winner takes all)的態勢,往往七成的討論都會環繞在前三名的品牌上,且消費者討論的「從眾性」十分明顯。

換句話說,若品牌一旦在網友討論的名單中缺席,落入網路口碑的後段班,要「逆轉」也就十分困難。「這不是努力做就可以跟上的,越晚做會越難追上,要投入的金額與能力也就更高,」黎榮章說,尤其在社群服務崛起的影響下,網路口碑傳遞又叫過往有了更高的擴散能力,「長期看,口碑量與銷售是成正比。」其影響力不言而喻。

這次評選是以「企業、品牌被討論的熱門度」切入,量測分三大步驟:第一,針對各個產業,研究消費者討論各種品牌常會出現的用詞與各種網路用語(例如雙A往往指稱宏碁和華碩),並將這些關聯字進行整理,建立資料庫;其次,則是蒐集消費者會出沒討論的網站資料庫;最後再進行交叉比對,統計得出在網路世界被討論的總量或板塊大小。

黎榮章觀察,目前台灣企業對網路口碑的關注度仍停留再起步階段,即使有在關注,通常也只應用在單一產品的口碑觀測上。他分析,目前企業大多還是會使用單向傳播的方式來思考,往往是把希望傳遞的資訊先包裝好,再利用特定媒體傳遞。「消費者對企業的討論是全面的,並不會針對單一產品…,產品在全部的討論裡只占了約30%,但企業卻是傾全力在做產品!」他說。

從這個角度看,網路口碑必須以品牌角度切入,從上而下貫徹經營,這不但需要企業主絕對的支持,也需要恆久的耐力。黎榮章表示,目前台灣有系統經營網路口碑的企業並不多,或許統一超商的做法,可以是大家借鏡的方向。

〈附註〉
網路口碑怎麼做?
1. 要有料:先建立真才實料的品牌及企業核心競爭力
2. 要有真實的梗:找出品牌適合被網柳傳遞的口碑特質,以就是俗稱的「梗」
3. 老王賣瓜,一定要不吝自我推薦、熱情參與。
4. 要主動播種,散播相關訊息。
5. 遇到負面口碑危機,尤其是在PTT、YouTube的訊息,一定要盡早面對、處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