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網路口碑KPI】卷四:自然回應率

文:i-Buzz口碑研究室

在口碑行銷的過程中,不僅僅是一味的自說自話就好,獲得網友的共鳴和自發性的討論才是口碑行銷的重點所在。口碑話題發展的過程中,不但要發起一個令人感興趣的主題,一個有趣的主題還需要眾多網友的回應才能增添話題的豐富性和深度。一個議題經過更多討論之後的發酵成果,讓原本的話題更加多元,甚至能創造更多源源不絕的相關話題,這無非是口碑行銷的最終目的。

口碑行銷者在議題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導正話題的討論方向,經常會出聲幫助話題的發展,而除此之外其他出於網友自發性的回應,才是口碑行銷真正的目標。這些出自於網友「自然」產生的自發性討論,我們稱之為「自然回應」,網友自然回應的文章篇數數量即為「自然回應數」。

例如當一個口碑行銷者發表了一篇圖文並茂的開箱文,底下的回應也都是自己人在敲邊鼓,除了這些之外的回應幾乎沒有,給人一種自說自話的氛圍,不會對其他消費者產生任何影響。這樣子的結果就是當口碑行銷者不再投入資源後,相關的口碑聲量也跟著消失,對品牌一點實質的幫助也沒有。

(一)自然回應數與回應數的差異
用圖說來解釋會更為清楚。假設今天某一品牌的擁護者用了「Mark S」這個ID發表了一篇「XX貝殼機Eee PC 1008HA之純白體驗」的開箱文,內容圖文並茂地介紹了XX品牌的新型筆電,而這篇文章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5篇的回覆。



▲標題頁面

但是在這25篇的回應中,有一篇是Mark的好朋友用「SEIKO」這個ID所發表,而這個ID是經由Mark動員而來參加的,作者「Mark S」也在討論的過程中再添一筆資料,總共有兩篇回應不是由一般網友自發性產生的。扣掉這2篇回應文章和第一篇主文,回應數剩下22篇,因此,本篇文章的自然回應數是22則。




▲回應頁面

(二)利用自然回應率作橫向比較
只知道單篇文章自然回應數,是沒有辦法做橫向的比較的。為了可以橫向地和其他文章的自然回應數作比較,甚至是更大範圍地縱觀整體口碑行銷計畫的效果,我們將自然回應數做標準化的處理,計算每筆文章或是整體口碑企劃的「自然回應率」。

將自然回應數除以總回應數就可以得到「自然回應率」,所以上述例子總共可以得到92%的自然回應率。而一次的口碑企劃可能會有數篇口碑行銷文章,將這些文章的數量扣除後再除以總回應數,便可以得到這次口碑行銷企劃的整體口碑回應率。例如「xx品牌貝殼機」的口碑行銷企劃,總共獲得了46筆口碑資料,扣除行銷者所發表的2篇標題和3篇回應,最後計算得到了91.3%的自然回應率。



▲自然回應率
不管是自然回應數或是自然回應率都一樣,數字越大越好。在評估口碑行銷的KPI時,不僅要注意口碑熱度,也就是回應的數量,自然回應也是口碑行銷的KPI中很重要的一項評估指標。口碑行銷者每發表一篇文章都要有帶動更多回應的能力,讓網友自發性的產生討論和回應,不斷地發酵和滾雪球的結果,讓品牌或產品的能見度更高,影響力也更大。

(本文所舉的圖表說明為方便閱讀者理解所謂的自然回應率計算方式,僅供參考,並非真實狀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