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buzz 口碑研究室
「分享」(share)原是人與人之間聯繫的橋樑,延伸到虛擬世界成為網路社群的基礎概念,也是形成「口碑」的關鍵要素;在網路上,什麼事情都可分享、也可以分享給任何人,不管是產品使用心得亦或瑣碎的購物經驗。要衡量自家品牌在網路口碑運作上的績效,或許可以回歸人性最直接的分享欲望,然後「比大聲」!
在所有網路上對於品牌、產品、及經銷商的各類討論和回應都是所謂的「口碑音量」,口碑數量越多表示音量越大。高分貝的口碑音量彰顯一種群聚的效應,當品牌或產品有極高的網路口碑討論量,即表示該品牌與產品的露出、以及討論的人越多,自然越吸引網友的注意、提升腦中印象;反之,網路上討論量越少,則暗示產品越不熱門。
過去不少學術理論與市場經驗持續驗證這個概念,比如用以往「廣告曝光」的概念思考,當一個廣告出現一定的次數之後,消費者對該廣告或品牌的印象就會越深;另一方面,或者也可以說資訊工具發達,消費者腦中對龐雜品牌資訊的記憶程度有限,由分享而來的網路口碑所營造之氣氛,正成為掠取消費者心佔率的重要決戰點。
但目前在這「口碑音量」與「消費者」的關係中,究竟要用什麼標準來「比」大聲呢?i-Buzz口碑研究室基於目前的口碑環境以及網友的討論習慣,提出三種測量網路口碑音量的指標,以協助判定品牌的口碑績效,分別為:(一)品牌(/產品)口碑總量、(二) 品牌(/產品)口碑排名名次、(三) 品牌(/產品)口碑市佔率。以下就個別概念分別介紹:
(一) 品牌(/產品)口碑總量
在網路上每種產業的討論量都不一樣,且範圍涵括了品牌本身的討論、
產品的討論、產品系列的討論、甚至經銷商的討論,當我們蒐集了品牌所有相關的關鍵字之後,在所有網站中的相關口碑討論總量就可以容易的被系統化的計算出來,因此可以了解各家品牌每日、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等在網路上的討論總量多少,進一步還可以做品牌之間的比較,比較口碑總量的漲跌情形。如上圖,手機品牌Nokia本周的口碑總量較上周下跌2.51%,而 Sony Ericsson本周的網路口碑音量則較上漲了7.77%,品牌口碑量一起一落之間差距又拉開了一些。
(二) 品牌(/產品)口碑排名名次
承上介紹網路口碑總量的比較方式,進一步可以比較在各家品牌不同的漲、跌情勢下,各家品牌在整體產業的口碑市場中位居在什麼名次,如上圖,ASUS因為本周統計出的口碑量最少而居於整體口碑市場的第十名,但品牌口碑量較上周而言是增加的,並且因此進入前十名,依此類推。
(三)品牌(/產品)口碑市佔率
另外,與口碑總量以及名次排名息息相關的是「口碑佔有率」的概念,基於口碑總量可以計算出各品牌在市場上的口碑佔有率,了解自家品牌的口碑佔有率就方便訂出在口碑優化的過程中,要達到某佔有率表現,會需要多少口碑數量以及相較於現行的表現,品牌口碑量要提升多少百分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