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馬英九vs蔡英文 FB紛絲團戰力分析

撰文 :黎榮章

根據TVBS民調中心5月20日公佈的最新民調,馬英九支持度45%與蔡英文支持度44%,兩人差距只有1%。其他民調即使結果稍有不同,但兩人差距在誤差範圍內,可以說是一場競爭激烈,結果難測的選戰。

該調查指出,蔡英文的主要領先選民群,不管是20-29歲選民、30-39歲選民、或是中立選民,都是比較容易受到媒體影響的一群,而且這群選民更習慣接觸網路,尤其是網路2.0的代表作Facebook和YouTube等,更常成為訊息傳播的主要工具。

這次針對馬英九和蔡英文兩位總統候選人的Facebook粉絲團進行量化研究,比較雙方陣營的經營方式和產出的具體成果。

在閱讀以下統計數據之前,有幾項重要的前提:
一、本研究觀測的時間點,是以粉絲專頁建立開始到現在,由於雙方粉絲團創立時間點不同,因此,本數據並不是以相同時間段作比較基礎。
二、馬英九和蔡英文的粉絲專頁經營型態並不相同。馬英九的專頁是封閉的,嚴格說來是公告,只有自已可以發文;蔡英文的粉絲專頁是開放式,理論上粉絲也以在牆上發文。因此,發文數在馬英九方面可以肯定是單一的,但是在蔡英文方面則可能有其他第三方支持者發文加入。
三、粉絲團成員裡,有死忠的、有看熱鬧的,也可能有敵對陣營埋伏的。本研究以粉絲互動量化研究。並不涉及粉絲的類型和回應的正負。

粉絲數馬英九領先,發文數蔡英文用心
首先就雙方的粉絲數進行比較。蔡英文標舉「世代交替」訴求,成為總統候選人後,粉絲數也快速增加,從五都選舉時的7萬餘人成長到目前的211,985人。但是還是遠遠落在對手馬英九673,466人之後。從最近各個媒體調查數據顯示,蔡英文在年輕選民的支持度領先馬英九,但是在年輕人使用度極高的Facebook粉絲團落後,顯示這個戰略重點地帶的動員似乎不足。


再來比較雙方的發文數和文章回應數。在發文數的部分,蔡英文累積發文數高達到15,072筆,是馬英九發文數209筆的72倍。總回應數方面馬英九高達2,659,514人次,則是蔡英文900,440人次的2.95倍。在這裡總回應數的計算方式,是指「讚」、「留言」和「轉貼」等三個項目的總合。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馬英九用臉書作為重大議題公告的工具,是可以達到訊息傳遞的高效益。反觀蔡英文的高發文次數,回應數低,可能導因於話題的多樣性,粉絲關心話題過於分散的結果。

細部分析,總按「讚」數方面,馬英九得到2,297,113次是蔡英文822,206次的2.79倍,總「留言數」馬英九得到360,907次是蔡英文72,644是的4.97倍;最後一項是轉貼數馬英九得到1494次,而蔡英文則獲得5,590次,反過來蔡英文是馬英九的3.74倍。




馬英九潛在接觸人數是蔡英文的3.84倍
前面已經比較過雙方粉絲數的數量,馬是蔡的3.18倍。這算是不小的差距,在今天網路社交媒介使用發達的環境中,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戰略要點。以下的數據將逐一分析粉絲團數量連帶影響的資訊傳播效力。

首先是接觸的人數,粉絲團人數多寡最直接影響到的,是訊息可以有效接觸到的人數,以及所接觸到人與他的朋友圈之間潛在擴散的規模。以此計算,馬英九在粉絲團不重複接觸人數方面達到245,120人,蔡英文的則僅有87,926,馬是蔡的2.79倍。而在這個接觸人數基礎下,粉絲擴散出去,潛在可能接觸的人數在馬英九方面是6,861,491人,大幅度領先蔡英文的1,787,781人,高達3.84倍。



接著分析回應率,它可以看出每次發出一篇文章之後,能產生的回應熱度。看回應率之前,先比較雙方發文內容的差異。馬英九偏向「公告」的形式,用在正面宣傳,包含接待賓客、發表對外談話、參加各項集會的影像和照片,有些則是針對某些特定重要政治事件的即時澄清,議題性較強。蔡英文的粉絲專頁則採取較開放的形式,發表個人的觀點和例行行程,與粉絲交流互動,主題內容比較能聚焦。

由於雙方經營粉絲專頁的目的和態度不同,導致回應數差異相當大。由下圖看出,馬英九一篇文章發文總回應數高達(含讚、回應和分享)高達到12,725;其中按讚數10,991佔有比重86.37%。留言數1,727佔有比重13.57%。反觀蔡英文的平均總回應數只有60,其中按讚次數55佔有率是91.67%,留言數平均5則,佔有比率8.33%。
男女性別比率,在馬英九方面是1.39,蔡英文則是1.73,意味著「老馬」還是比「小英」較吸引女性選民的喜愛。






資訊擴散效果 影片好過圖片和文字
Facebook是一個聚合平台,可以與提供文字、圖片和影片等各大新聞、社群的網站輕易連結資訊。接下來分析雙英的發文類型。

在馬英九的發文類型中,屬於照片連結的佔11%,文章連結的佔15%,比重最高的是影片連結,高達70%。蔡英文方面以照片連結的佔有4%,文章連結佔19%,影片連結僅佔了2%,另外有75%的發文是單純發表觀點並沒有夾帶連結資訊,這部分馬英九僅有4%。這部分差異在前面已經解釋過,馬英九在公告之外,並沒有著墨於臉書的互動,蔡英文在互動這分面投入較多的心力。

推測是現任總統馬英九公務繁忙,並沒有時間親自寫文和粉絲對談。但是蔡英文卻會花了很多時間親自寫文與粉絲互動。另一種可能是,蔡英文的粉絲專頁式開放式經營,支持者也可以在他的專業發文,因此純發文的機會高出馬英九許多。


雙英發文類型的表現差異,在文章連結和照片連結兩項比較結果,呈現相同的圖形,蔡英文按讚數和轉貼數都小幅領先馬英九。但是在留言數項目則是落後馬英九。

網路上影片文宣,是選民主動選擇瀏覽,或者透過朋友介紹收看,不像是傳統電視廣告,選民是在家被動、被強迫收視,可以達到很好的傳播效果。以影片連結來看,則馬英九發出146篇影片連結,共創造出1,629,957個按讚數,和248,721個留言數,成效卓著。反觀蔡英文在359個影片連結中,僅得到79,951個按讚數和7,543個留言數,落後馬許多。






網路社交媒介作為新時代的競選武器已經是雙方陣營的共識,也都卯勁全力衝刺。各種民調都表示蔡英文在年輕選民佔有領先的優勢,但是,以粉絲專頁展現的戰力比較,其規模落後馬英九甚多,恐怕是個危機,必須要繼續深入經營。馬英九方面,粉絲團雖然現階段得到量的優勢,但是在議題內容和互動作法上還是延續新聞公告的形式,在大量的接觸下,是否能得到溝通和說服的效果,也是該陣營必須要好好評估的重要關鍵點。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i-Buzz第一屆部落客點評王活動 開始報名

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主辦
第一屆部落客點評王活動 開始報名


據研究報導指出,87%的消費者在購物之前,會上網搜尋產品資訊與使用者的評價。現在不少商家已經了解到,可以與熟知自家產品領域並且文章具有渲染力的部落客合作,徵詢其意見與看法,甚至透過兼具知名與說服力的部落客達到產品與服務的宣傳效果。

商品與服務經由部落格將最新資訊透過生動活潑的文字和照片發送,引發消費者注意,並且透過與網友互動討論,持續提供客觀詳實的資訊和意見,引爆人氣。這種透過部落客親身體驗見證,長久經營累積下來的口碑,讓更多潛在消費者更容易認同產品和服務的價值。

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舉辦的「第一屆部落客點評王」活動開始了,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媒合部落客參與商品和服務的點評活動,提供實際商業活動參與的機會,鼓勵更多部落客持續經營自己具有特色部落格。同時也讓商家在推廣本身優良商品和服務時,可以有更多機會找到適合的部落客幫助商品服務的推廣。

這次的部落客點評活動為首次舉辦,為了鼓勵參加,本次活動的參加門檻設定不高,只要擁有第三方平台之部落格三個月以上之部落客主人,就可以報名。主辦單位將從報名的部落客當中遴選30名參與點評活動。登記報名初選時間即日起到06月30日,部落客點評活動開始時間為2011年07月日到07月19日止。
報名請上
網址:http://www.i-reward.com.tw/event/,
或以郵件寄到service@i-buzz.com.tw,
電話:02-2712-3134


點評活動參加方式很容易,參加者只要根據主辦單位所發布的商品或服務,在部落格上撰寫體驗文章,文章創意可以選擇以圖文、影像或其他自由創作如插畫等,針對主題服務或商品進行使用經驗點評分享。主辦單位將針對以下五點評比項目來進行評選。
1. 流量(page view):該篇文章的瀏覽人次。
2. 回應率:該篇文章網友回應的篇數。
3. 部落格文章質量(如:關鍵字提及數):商品或服務的特色關鍵字應用情形。
4. 影響力:部落格文章必須要透過Facebook、Plurk等社群媒體擴散,發揮社群影響力。
5. 連結點擊數:如果有必須要置入銷售商品的活動連結,將計算連結點選數。


獎項分為圖文創意類,影像創意類,自由創意類三大創意類型頒發,各組分別頒發點評王獎1名,獎金20,000元,優選獎1名,獎金6,000元,佳作獎1名,獎金5,000元。為了鼓勵參加,只要獲選入圍進行創造者,都會獲得入圍獎,每名獎金2,000元。比賽會員須填寫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行動電話、地址、電子郵件信箱、 部落格連結……等,以利得獎時通知。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

品牌粉絲團經營 回應熱度與影響力解讀 !!

社群媒體具有撰寫、分享、溝通等特性,更具備傳播、即時、大量的媒體特質,相較於傳統平面媒體或網站,資訊的傳遞速度、廣度與影響力都來得更大;因此, 運用網路社群經營「品牌人脈」的作法已具體成型,社群媒體行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也成為創造網路議題、引導整合行銷的新概念與新趨勢。

因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使用社群媒體作為一個主要的購買的意見交流工具,許多品牌經營者認為,受到這股社會發展趨勢的影響,而必須使用社群媒體來維持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那些社群媒體最常被使用呢?根據國外調查單位2010年第一季的調查顯示,最常被使用的工具為社群網站(85%),其次為微網誌(51%),第三則為部落格(43%)。社群網站其中又以Facebook最具代表。

在台灣Facebook的使用者已經超越千萬,許多知名品牌也已經陸續投入行銷資源進行品牌與消費者互動,但是數位行銷從業人員,至今還沒有建立一個清晰的架構去說明社群媒體經營的成果如何衡量,以及經營數據所代表的意義又是為何。

i-Buzz口碑研究中心,國內首創針對Facebook官方經營粉絲團經營成效進行量化研究,分析數據讓品牌經營者能夠快速掌握官方粉絲團的經營績效。本次研究從知名的彩妝保養品牌開始,原因是彩妝保養品牌在經營粉絲團方面起步早,也累積比較多的成果。採用這些先期投入者當典範,所取得的數據比較能反映出貼近事實的數據。

粉絲數Shiseido(資生堂)暫時領先
本項數據調查時間到2011年6月1日止,Shiseido(資生堂)的粉絲數已經達到19,504人, Lancome(蘭蔻)的粉數也有14,670人, Shu Uemura(植村秀)擁有14,670粉絲人數。整體而言,粉絲團人氣都算是水準之上。


總討論數Shu Uemura最高,Shiseido最少。
從發文數量看,Shiseido(資生堂)發文數151則,Lancome(蘭蔻)819則,Shu Uemura(植村秀)最多有946則。
Facebook的平台機制特性,當有人發文時,粉絲們可以選擇喜歡這個發文按下一個讚(like),有話要說,可以給個留言(comment),或是很喜歡這個內容,分享到自己的粉絲頁(share)。從這個數據可以Shu Uemura(植村秀)表現最優,達到2,037,Lancome(蘭蔻)其次,也有1,076次,資生堂就比較少,只有365次。




社群成員的特性有些是積極參與的,有些只是在一旁觀看,有些議題討論熱度高,有些則是乏人問津。按讚、留言和分享的社群活動在一連串發佈的議題中反覆互動交談,創造出總討論次數,於是出現重複率的觀察問題?
舉例來說,我特別喜歡某一項議題,不僅按讚還頻頻參與留言,當其他粉絲發表的意見時,我也激動的一直按讚和留言,這時候我一個人就會創造出多次討論次數。當系統將重複的次數扣除,就會得到不重複的接觸人數。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Shu Uemura(植村秀)仍然表現優異,人數達到1,351,Lancome(蘭蔻)其次,也有832人數,資生堂就比較少,只有186人數。


粉絲團互動,追求應也要高接觸人數
現在,把前面的各個單元內容合併一張圖表來觀看。Shiseido的發文數最少,回應卻是「熱絡的」,尤其是在按讚的數量上表現超高水準;Lancome的發文量居次,回應表現卻是最冷淡,不論按讚或是留言數都偏低;Shu Uemura的發文最多,回應表現相較之下比較穩健。利用量化數據的觀察,可以初步看出三大品牌之間粉絲團經營的成效的些微差別!


算算粉絲們的社交圈可以圈多大
看完前面的回應熱度之後,再來檢視另一個重要的指標,不重複接觸人數。Shiseido(資生堂)雖然有高回應,卻藏著低接觸人數的信號;Lancome(蘭蔻)回應雖然低,還是可以仍維持一定數量的接觸人數;Shu Uemura(植村秀)粉絲數量最少,卻得到最高的不重複接觸人數。回應熱度和接觸人數是分析效益的兩個重要的指標,把它擺在一起看就可以得到五六成的了解。


如果從粉絲回應數看出互動的熱絡程度,從不重複接觸人數看出實際參與人數。那麼朋友延伸傳播力,就可以看出粉絲圈起來的社交圈規模大小。再回頭比對前兩張數據,十分有趣,Lancome(蘭蔻)的朋友延伸傳播力比起兩個對手來的弱許多。按照定義上只能解釋,蘭蔻的粉絲的粉絲數,平均數量比其他兩個品牌少。其他則是要深入了解,這是產業與品牌的專業知識,各自努裡去解讀。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客戶服務的情況迅速增加

Ovum的研究指出,中國消費者利用社交媒體與客戶服務溝通的情況在過去兩年幾乎成長了兩倍,越來越多人轉向使用社交媒體,因為它是能有效替代電話的方式。

根據獨立電信分析機構的調查*指出,今日有30%的中國消費者利用社交媒體聯絡客戶服務,為他們的問題找尋答案,兩年前這麼做的受訪者只有17%。

除此之外,透過網頁聊天和網站自助服務管道向客戶服務代表請求協助的中國消費者數量也明顯變多了。
兩年前透過網頁聊天或網路自助服務尋找訊息的消費者還不到20%,然而如今卻有超過60%的消費者使用這些聯絡方式。事實上,網頁聊天或網路自助服務只是中國消費者第二愛用的聯絡方式,最受歡迎的方式是直接撥打電話聯絡客戶服務代表。

OVUM歐文分析師暨最新報告**的作者Aphrodite Brinsmead公佈研究結果表示:「我們預計利用社交媒體聯絡客戶服務的比例將會迅速提高,趕上使用網頁聊天或網路自助服務聯絡方式的比例。利用社交媒體聯絡客戶服務的中國消費者數量明顯比英國和美國多。」

在新興的聯絡中心市場,例如中國,消費者熱衷於嘗試新形態的媒體。聯絡中心必須跟他們的客戶一同進化,透過網路提供訊息,並且回應論壇上的疑問,以確保消費者能得到正確的產品和服務訊息。

OVUM歐文的調查發現,中國消費者最喜歡使用的客戶服務社交媒體是討論區和論壇。在使用社交媒體聯絡客戶服務的受訪者之中,有超過5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經在論壇中發起和廠商有關的討論,同時有將近5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經回覆某人提出的問題。同時將近50%的受訪者曾經使用社交媒體作為抱怨服務不佳或產品故障的管道。

然而,儘管使用社交媒體的中國消費者數量很多,而且網路文化演進迅速,OVUM歐文的調查發現受訪者依舊認為一開始試著解決問題之時,就能夠和客戶服務代表用電話交談是最好的方式。

Brinsmead提出結論:「聯絡中心需要改善社交媒體、Blog和論壇上的訊息,如此消費者才能事半功倍地找出問題的解答。」

(2011/5/31澳美會展經濟報)

社群媒體的威力

公關界已注意到社群媒體的威力,奧美公關董事長白崇亮昨天說,社群媒體是能載舟覆舟的新力量,企業主和行銷人都該徹底瞭解社群勢力。

數位時代與奧美公關昨天舉行「企業如何擁抱新勢力」社群影響力論壇,奧美公關亞太區數位影響力總監Thomas Crampton表示,網路不只是年輕人玩遊戲的地方,而是人類溝通情感重要平台,而重度使用者,反而是卅幾歲、社會上的中堅份子,也是企業的目標客群。
Thomas Crampton表示,現在還有不少企業不了解這個狀況,有很多企業以及行銷人員對於社群媒體還在觀望,或是有些公司認為根本不用耕耘這塊市場;但不管企業願不願意做,消費者早就已經在網路上談論企業商品的好壞。

白崇亮表示,社群媒體是很大的族群,不能小看網友的力量,因此他們也在積極瞭解,找出企業、宣傳以及網友口耳相傳間的平衡點。

Thomas Crampton表示,美國雖然是許多網路平台的發展中心,但亞洲人網路黏著度更高,買東西之前都會在網路上作調查,因此企業該主動出擊,經營自己的社群。

噗浪共同創辦人雲惟彬表示,plurk成功,在於輕鬆的談天,企業在社群網站推銷商品時,不能只講產品的優點,最好「歡迎討論」,不要講假話。

【2010/01/08/聯合報╱記者陳曼儂】

社群媒體的四大謊言

一位人類學家曾經說過,大多數的人只能掌握約150段社群關係。不論這個主張是否正確,我們又是否真能和社群媒體上的每位聯絡人維繫友誼,根據知名科技部落格GigaOM的分析,有幾個對於朋友關係的假設,是大多數社群媒體所強調,卻又顯而易見是錯誤的,即為以下的四大謊言:

1. 你的朋友們都是一樣重要的
2. 你的朋友們可以安排在不同的群組中
3. 你可以管理好幾百個朋友
4. 友誼是對等的

幾乎所有的社群媒體服務,都讓用戶可以和任意數目的其他人連結,也提供了幫忙使用者將聯絡人分類的工具,許多人也就開始採取這種方式,來管理網路上的朋友們,好讓系統更有效率。不過如果誠實來說,我們之間應該很少有人,用這種方式來管理現實生活吧?事實是,我們可能會有喜歡或討厭、談得來或談不來、看得順眼或看不順眼的兄弟姊妹、同事、朋友、或認識的人等,因此藉由只是分類的方式,結果就是極少的社群媒體,能夠真正反映現實生活中,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

唯一比較有做到的例外是Twitter,因為它讓用戶間的關係可以不對等,使用者可以跟隨任何人,不需要任何原因,但對方也沒有義務要跟隨回來,這樣一來,一些名人和消息提供者,可以擁有許多跟隨者,但由於不需要跟隨對方,一方面便能減少垃圾訊息的影響,藉此滿足不同類型用戶的需求。

事實上,情境感知的社交是絕對有可能的,例如被所有人認為不會經營社群的Google,就在Gmail中實施了優先順序收件匣功能,能根據用戶的溝通模式,來決定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信件。只是當大多數社群媒體,都依循著既有模式運作,改變有沒有可能發生,就不得而知了。

(撰文者:數位時代/陳品先編譯發表日期:2011/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