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來見見Facebook的新聞大使

撰文者:數位時代劉翰謙編譯 發表日期:2011-05-23

你認為Google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誰?Microsoft?Apple?都對,但Facebook的潛在威脅,也許比檯面上的前兩者更值得注意。舉例來說,Facebook已經是握有5%流量的主要新聞出口,雖然相比Google30%左右的流量似乎並不顯著,但不要忘記,Google是有Google News這種專們處理新聞的機制功能,而Facebook靠的只是「口耳相傳」─朋友互相張貼消息到對方牆上。

但最近,Facebook內部對新聞的作法似乎要開始更積極一點,一個月前,Facebook聘請了前新聞學教授的Vadim Lavrusik 成為其新聞專案部門的主管。主要負責回應將「自己」作為品牌經營記者們的需求,以及幫助他們,了解如何讓社群媒體替他們吸引更多的目光。

就跟所有的專家制度一樣,媒體的權威性,在新社交網路工具的發達之下,也受到「群眾智慧」的挑戰,以往媒體說了就等於是事實的情形不再,精明的讀者不但可以輕易比較眾多不同的新聞來源,也能簡單的檢視引用資料的正確性,更可怕的是,他們還能立即分享和評論。這便是大家現在津津樂道的「社群媒體」,也是因此,許多人都認為傳統的媒體已死,記者這樣的工作可能將逐漸式微。

但Vadim Lavrusik 的看法是,專業的新聞意見永遠都應該有,也不會消失,但新的「新聞工具」已然誕生,許多現在的記者,甚至將來立志當記者的人,都應該要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將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作者,而是更複合性的─公關宣傳人員、社群管理員、偵探、駭客,以及說書人。因為以往躲在權威媒體招牌下的無名小卒,透過對新社交媒體工具的掌握,就能夠擁有自己的「新聞品牌」,而「Facebook記者」(Journalists on Facebook)頁面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出現,透過像Facebook這樣平台,未來記者的工作,是為「群」的力量發聲。

即便「專業新聞」不會消失,但上述的說詞,並無法安撫一些傳統權威性媒體,對Facebook等社交媒體的崛起,乃至取而代之的可能,未來Facebook是否想成為新的媒體平台?這才是這些媒體,以及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而針對這點,Facebook的「新聞大使」的回答是,他們完全無意朝這個方向發展,就像他是做為記者/新聞界與Facebook的橋梁,Facebook則是希望做媒體跟社會大眾的「大使」,他們的目標是做一個全面性的社交平台,讓所有人類活動都得以在上面進行,而不是想取代任何現存的活動,就像Google對YouTube的規畫一樣,他們都無意成為「內容」的生產者,Vadim Lavrusik 甚至打了這樣的比方:「我們不像成為NBC之類的電視台,我們只想當『電視指南』。」

來源:FastCompany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口碑行銷」終極指南

 花最少的經費、達到最大的行銷成效,是每個行銷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只靠自吹自擂,一張嘴恐怕說破了也沒人搭理。口碑行銷專家馬克.休斯(Mark Hughes)在《三張嘴傳遍全世界——口碑行銷威力大》書中指出,最具威力的行銷手法,是把大眾與媒體一起拖下水;一傳十、十傳百,才能讓你的品牌與產品訊息傳遍全世界。
 至於該怎麼做?休斯指出,答案就在「啟動交談」,也就是他所謂的「口碑行銷」(buzzmarketing)。
 什麼是口碑行銷?曾任百事可樂行銷主管,並曾使一個新創品牌躍升全國新聞版面的作者休斯在書中列出了口碑行銷的定義:吸引消費者和媒體的強烈注意,強烈到談論你的品牌或公司,已經到樂趣十足、具有報導價值的程度。啟動交談就是啟動商機
 當口碑這個詞兒已經變成流行用語時,休斯在書中揭開了許多迷思。首先他指出口碑行銷並不是游擊行銷,它不只是一些花招噱頭,例如派人在街頭穿上引人注目的廣告裝束等。休斯對於口碑行銷的名言是:「人們會談論,是因為有人提供了可供大家談論的東西。這是精髓所在。如果沒提供大家巧妙、有趣、動人、非凡……的東西,如果拿不出令眾人樂於和他人分享、聽起來時髦或聰明而樂於談論的東西,就別想創造口碑。」
 休斯指出口碑行銷背後的人性特點:大家茶餘飯後其實也需要談天的話題。除此之外,每個人也希望有些引起別人興趣的話題可談,藉此成為受歡迎的人物。
 人們最愛談論哪些事情呢?休斯歸納了六點,稱之為「六個口碑按鍵」,分別為:
● 禁忌(性、謊言、衛浴間裡的幽默)
 不尋常的事物
● 大膽新奇的事物
● 逗趣的事物
● 引人注目的事物
● 祕密(保守祕密或揭發祕密)
 休斯指出,口碑行銷是有跡可循的,只要啟動六個口碑按鍵其中之一,就能啟動交談。休斯在書中舉出不少知名案例,就是靠著啟動以上這些口碑按鍵,使得品牌或產品聲名大噪,因而帶動銷售成效。
 在這些範例中,包括了休斯最津津樂道的經歷,就是曾經在短短三年內,使原本沒沒無聞的銷售網站「Half.com」用戶從零成長到八百萬,並在問世後六個月以三億美元賣給eBay。
 休斯是怎麼做到的?是的,啟動交談。使得Half.com一炮而紅的口碑行銷方案,就是設法讓美國奧勒岡州的小鎮Halfway,改名為Half.com。
 讓一個保守的小鎮改名為一個公司名稱?會不會太異想天開了一點?可是如果真能做到,一定會引起媒體熱烈討論。在沒有什麼行銷預算,而且離公司推出只剩下四十三天的情況下,休斯和同事硬著頭皮開始著手這個看似瘋狂的計劃。行銷團隊首先把全美各地含有「half」這個字眼的地名都找出來,然後從中選出其中人口最少的一個小鎮:奧勒岡州的「Halfway」鎮。
休斯單槍匹馬,親赴這個只有三百五十人的偏遠小鎮,克服萬難說服了鎮上的意見領袖同意更改地名;果然引起鎮民熱烈議論,並且吸引大批媒體爭相報導。Half.com因此家喻戶曉。最後談妥的小鎮改名期間,其實只有短短一年;然而,由於啟動了「不尋常」這個口碑按鍵,吸引了大眾與媒體的注意,造成的行銷成效已經勢不可當,不到一年就快速躍進流量前十大的零售網站,而行銷預算只有競爭對手的十分之一左右。成為媒體焦點
 除了大眾的口耳相傳,口碑行銷另一個希望啟動的傳播力量是媒體。休斯在書中指出一個事實:讀者購買報章雜誌,並不是為了一睹裡頭的廣告,而是為了閱讀裡頭的報導。透過創新、另類的行銷手法,讓媒體感興趣而加以報導,能夠得到讀者更多的注意,進而引發談論而使行銷成效倍增。
 至於如何得到媒體青睞?休斯在書中指出,根據研究,媒體最常報導以下五種新聞:
 ●大衛與葛利亞的故事
 ●不尋常或大膽新奇的故事
 ●具爭議性的故事
 ●名人的故事
 ●已經是熱門新聞的故事
大衛與葛利亞的故事,比喻的是弱勢對抗強權。媒體喜歡報導弱勢者的故事,百寫不膩、百看不厭。班傑利冰淇淋對抗喜見達是一個典型的範例。班傑利冰淇淋是美國一家地區性的冰淇淋品牌,當它想進攻波士頓市場時,龍頭老大喜見達勒令全通路不准配銷班傑利冰淇淋,否則將終止業務往來。班傑利立刻向媒體發布新聞,控訴喜見達所屬的貝氏堡公司不公平競爭。班傑利創辦人並在貝氏堡總部前展開抗議行動整整一個星期,媒體報導自此開始如滾雪球般擴散。最終,貝氏堡屈服,媒體也轟轟烈烈玩了一場。除了大衛與葛利亞的故事,不尋常、具爭議性,或是名人、已是熱門新聞的故事,也都是媒體追逐的焦點。只要抓住這幾個媒體最感興趣的特徵,就能吸引報章雜誌的關注,讓媒體主動報導你的產品或品牌。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2011數位創世紀學術實務研討會

活動目標:
數位創世紀研討會於每年5月中旬主辦,每一年都集合了數位媒體業界與學術界人士、學者共同關注台灣的數位化的發展。今年2011年將焦點放在資訊教育、媒體與素養的議題。

指導單位:行政院新聞局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政大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

招收人數:300名

報名:
(一)時間:2011年5月13日(六)至5月14日(六) 上午9點至下午5點
(二)地點:台北市立圖書館10樓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125號)
(三)活動流程:

第一天 :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請將報名表在截止日5/10 (二)以前至政大線上報名系統http://moltke.cc.nccu.edu.tw/Registration/registration.do?action=conferenceInfo&conferenceID=X03189 報名,詢問請洽02-2375-8185#305 蘇小姐。
下載報名表:http://www.mediaguide.nccu.edu.tw/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數位服務力大調查揭曉 數位服務標竿企業50強出列

撰文者:何宛芳發表日期:2011/05/03

日前熱鬧舉辦的《數位時代》第一屆數位服務力大調查,結果終於揭曉,本次計17類別共50家企業、品牌獲選數位服務標竿企業。包括華碩電腦、國泰人壽、台灣萊雅、台灣高鐵、統一超商、Toyota/和泰汽車、信義房屋、UNIQLO、寶來證券、統一、索尼、富邦產險、公共電視、台灣大哥大、中國信託、台大醫院、國賓大飯店,則分別獲得分項首獎。頒獎典禮預計將在5月4日舉行。

主辦單位《數位時代》指出, 網路躍上主流的今天,企業所提供的「服務」也自然必須要以全新的方式來審視、探討,而數位服務與企業連結的關鍵,就在於「數位服務力=企業未來的競爭力!」

有別於過往網站評鑑皆以「流量」為主要指標,本次數位服務力大調查是以企業、品牌的官方網站為核心,在Google Page Rank為基礎,採用網站元素、網路安全、網路討論熱門杜、SEO搜尋引擎最佳化、使用者介面五大指標,會同網路人氣票選結果,進行評選。

評審過程中,評審團一致指出,台灣企業網站已經產生明顯的「數位落差」其中又以3C產業、房地產業因業內競爭激烈,帶動整體水準持續向上提升,成為表現最為突出的兩個產業。

另外,評審也認為,藉由本次調查也可以看出,目前不少企業、品牌的網站佈局,仍然停留在前期階段, 大致來說,「不體貼」是台灣企業數位服務最明顯的通病。在設計上,許多網站的文案都流於簡單或八股,無法引起閱讀興;文字或網站架構不僅無法與消費者時常使用的搜尋引擎關鍵字串連、帶來流量,甚至還不能與該企業所購買的網路行銷曝光,進行有效連結。

本次調查為《數位時代》主辦,i-Buss網路口碑研究中心、UiGathering、中華龍網、阿物國際協辦,詳細調查結果刊登於《數位時代》204期五月號封面故事。

以下為各類別詳細獲獎名單:

3C產品
1. 華碩電腦
2. 蘋果
3. 諾基亞

人壽保險
1. 國泰人壽
2. 南山人壽
3. 新光人壽

生活用品
1. 台灣萊雅
2. P&G寶橋
3. 3M

交通
1. 台灣高鐵
2. 台北大眾捷運
3. 中華航空

百貨零售
1. 統一超商
2. 太平洋崇光百貨
3. 家樂福

汽車
1. Toyota/和泰汽車
2. 裕隆日產汽車
3. 福特六和汽車

房地產
1. 信義房屋
2. 中信房屋
3. 住商不動產

服飾配件
1. UNIQLO
2. NIKE

金融投資
1. 寶來證券
2. 群益證券
3. 日盛證券

食品飲料
1. 統一
2. 味全
3. 可口可樂

家居設備及家電
1. 索尼
2. 松下電器
3. 飛利浦

產物保險
1. 富邦產物保險
2. 華南產物保險
3. 新光產物保險

媒體與傳播
1. 公共電視
2. 誠品
3. 中國電視事業

資訊通路及通訊
1. 台灣大哥大
2. 遠傳電信
3. 中華電信

銀行
1.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2. 臺灣銀行
3. 花旗(台灣)商業銀行

醫療及健康
1. 台大醫院
2. 長庚紀念醫院
3. 馬偕紀念醫院

觀光餐飲
1. 國賓大飯店
2. 統一星巴克
3. 必勝客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口碑,決定你的銷售力

本文引用自數位時代五月號「數位服務力大調查」,撰文:林宛芳

實體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口碑流傳,總是會跟隨著時間、空間而遞減其效力。但是當這個最原始的傳遞,加上具有「無遠佛屆」天性的網路平台,其傳布的力量可就非同小可。而這也讓網路口碑研究,從2006年以來,隨著社群網站興起而開始受到注目。

「網路口碑就是市場的晶球,」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創辦人黎榮章認為,網路口碑不僅反映了品牌力量、與消費者親近程度,更可以檢查消費者對傳遞訊息最真實的接受程度。而這些點滴形成的消費者動態,其實就散布在網路的各個角落,重點只在於經營者是否嚐試了解、傾聽,甚至可以透過主動的互動,進一步創造有利於自己的討論與口碑。

黎榮章指出,在消費者瀏覽網頁的時間有其上限的前提下,討論時間自然也受限。因此一般來說,網路口碑都是呈現「勝者全拿」(winner takes all)的態勢,往往七成的討論都會環繞在前三名的品牌上,且消費者討論的「從眾性」十分明顯。

換句話說,若品牌一旦在網友討論的名單中缺席,落入網路口碑的後段班,要「逆轉」也就十分困難。「這不是努力做就可以跟上的,越晚做會越難追上,要投入的金額與能力也就更高,」黎榮章說,尤其在社群服務崛起的影響下,網路口碑傳遞又叫過往有了更高的擴散能力,「長期看,口碑量與銷售是成正比。」其影響力不言而喻。

這次評選是以「企業、品牌被討論的熱門度」切入,量測分三大步驟:第一,針對各個產業,研究消費者討論各種品牌常會出現的用詞與各種網路用語(例如雙A往往指稱宏碁和華碩),並將這些關聯字進行整理,建立資料庫;其次,則是蒐集消費者會出沒討論的網站資料庫;最後再進行交叉比對,統計得出在網路世界被討論的總量或板塊大小。

黎榮章觀察,目前台灣企業對網路口碑的關注度仍停留再起步階段,即使有在關注,通常也只應用在單一產品的口碑觀測上。他分析,目前企業大多還是會使用單向傳播的方式來思考,往往是把希望傳遞的資訊先包裝好,再利用特定媒體傳遞。「消費者對企業的討論是全面的,並不會針對單一產品…,產品在全部的討論裡只占了約30%,但企業卻是傾全力在做產品!」他說。

從這個角度看,網路口碑必須以品牌角度切入,從上而下貫徹經營,這不但需要企業主絕對的支持,也需要恆久的耐力。黎榮章表示,目前台灣有系統經營網路口碑的企業並不多,或許統一超商的做法,可以是大家借鏡的方向。

〈附註〉
網路口碑怎麼做?
1. 要有料:先建立真才實料的品牌及企業核心競爭力
2. 要有真實的梗:找出品牌適合被網柳傳遞的口碑特質,以就是俗稱的「梗」
3. 老王賣瓜,一定要不吝自我推薦、熱情參與。
4. 要主動播種,散播相關訊息。
5. 遇到負面口碑危機,尤其是在PTT、YouTube的訊息,一定要盡早面對、處理。

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資策會MIC:台灣網友可分為「酋長、自魅、喜比、慢熱」四類

撰文者:鄭緯筌 (Vista)發表日期:2011-04-26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2011台灣網友「數位生活型態」發現,隨著網路應用程度的不同,網友逐漸呈現差異化網路個性,與一般上網人口相比較,可區分為「數位領袖(酋長)、數位品味(自魅)、數位CP(喜比)、數位觀望(慢熱)」四個族群。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姜漢儀表示,台灣數位產品消費族群的數位生活型態相當多元,瞭解數位族群的消費型態,有效掌握消費者創造的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 UGC),分析網路族群的採購決策及彼此的關聯性,不但能夠更有效的經營數位消費族群,同時對於企業推出新產品上市或訂定行銷推廣方案,也具有相當的助益。

「數位領袖」具備如「酋長」般的數位生活特質,此族群占台灣上網人口21.8%,約239萬人,以男性居多(69.8%),其中有69.4%使用手機上網服務。「酋長族」的個人娛樂及社交生活與網路活動緊密結合,擅長應用各類型數位工具「定期網聚」,為散佈數位產品與相關知識的意見領袖,「酋長族」的採購決策會同時受本身對產品的印象,以及網友推薦的影響,有42.4%經常上Mobile01,並經常在現成的網站或討論區發文或發問,有14.7%經常上網發文推薦多媒體影音下載,習於扮演推動網路影音作品的角色,較習慣至3C廣場、資訊展購物,對於平板電腦擁有率(7.9%)、期望購買平板電腦比例(32.4%)及數位產品占年花費比例(21.7%),都是四個族群之冠。

「數位品味」具備「自魅」型態的數位生活特質,此族群占台灣上網人口22.7%,約249萬人,31歲以上占50.3%。「自魅族」選擇數位產品感覺重於專業,依賴知名品牌與個人風格,願意為產品外型付出高價採購,極度相信自己,依賴自我品味,較重視數位產品外型與感覺。「自魅族」的採購決策受到自己對產品的整體印象影響,多數喜歡到品牌專賣店購物,有78.8%的比例擁有數位相機,超過50%比例會經常上網看新聞或從專業網站吸收新知,對於資訊應用接收的能力極高。

「數位CP」就是一群喜愛在網路比價的「喜比」族群,此族群占台灣上網人口27.0%,約297萬人,重視數位產品的CP值,喜歡上網蒐集比價資訊,高度依賴網友意見,會想盡辦法搜尋免費方案。「喜比族」較在意手機上網費率,目前只有26.4%使用手機上網服務,重視比較數位產品的價格與規格,採購決策容易受到網友推薦的影響,但也是最愛至網路商店、網路拍賣購物的一群人。「喜比族」有50%的比例,經常上網收看影音內容,擁有極高的多媒體訊息接收能力。

「數位觀望」具有「慢熱」的特質,此族群占台灣上網人口28.5%,約313萬人,一般上班族的比例占43.7%,對於數位生活的各項特質較為落後,較少進行網路活動,數位工具的黏著度較低。「慢熱族」的數位能力居於四個族群之末,數位產品採購決策容易受到親友及電視廣告的影響,偏好至量販店採購數位產品,有時也會使用電視購物等較大眾化的通路。資策會MIC 所進行的2011「數位生活型態」萬人大調查,運用具有管理機制的線上調查系統進行調查,回收1萬份有效樣本數,抽樣誤差為正負0.95%。針對7,117個有效樣本進行AIO族群區隔分析,「數位領袖」有效樣本1,548份、「數位品味」有效樣本1,619份、「數位CP」有效樣本1,922份、「數位觀望」有效樣本2,028份。